赠刘景文
-
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的诗意(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讲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 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
-
赠刘景文英语版(《赠刘景文》英文翻译)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
-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赠刘景文赏析)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
-
苏轼神仙诗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春景》 但屈指...
-
关于秋的成语出自诗词有哪些
秋天,追逐一抹金黄,邂逅一捧温暖,珍藏一份遇见。 这一季,秋,清浅,安静。清了纸笺上的墨印,浅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安静的倚在时光深处,看花开叶落,流年转换。 如果有机会,我愿收藏所有跟秋有关的成语。 【暗...
-
含有雨的诗句100首飞花令
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4、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
-
描写四季的成语四字词语(描写四季的成语加解释)
描写春天的成语 【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春风和气...
-
苏轼描写初冬的诗句(初冬的美句发朋友圈)
霜降远去,立冬刚过。 如果将人生比作四季,春天,代表蓬勃的少年,夏天,代表热烈的青年,秋天,代表意气风发的中年,冬天,代表沧桑的晚年。 人最害怕冬天,也最害怕老去。 可苏轼不一样,他...
-
苏轼写的秋天的诗句有哪些(苏轼的秋天诗词)
人生四季,醉美秋天。其实,秋的况味,正暗合了某些人的气质。苏轼的“迷弟”林语堂说:“秋的清高里有着恬淡,旷远里有着精深,静谧里有着清净,厚重里有着博大。”这何尝不是苏轼的写照?他的一生,以开朗不拘的心态面...
-
廉洁诗词大全(廉洁题材诗词)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启示】 菊花虽已凋谢残落,但在那寒风霜雪中...
-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注释(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讲解)
这是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意在勉励好友刘景文乐观积极向上。(刘景文仕途一直不太顺利,50多岁,在苏轼的举荐之下才得到小小的升迁,所以刘景文的内心是比较失落的。)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
小学教材中苏轼的诗有哪几首?(小学课本中苏轼的诗词)
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1001-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范围内一共才评出12位英雄人物,而中国有且只有一人入选,这人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美食家、旅行家苏轼苏东坡。 苏轼是全才式的...
-
西江月梅花注释(西江月·梅花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十一月,是时,东坡61岁。绍圣三年七月十五日,东坡侍妾朝云去世,他作下两首梅花词《西江月》予以悼念,这便是其中一首。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
二年级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赠刘景文注释)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戏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解词】 警雨盖:喻指向上托举的荷叶。擎,文中指举,向上托。 盖,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傲 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君: 文中指你,指刘...
-
《如梦令·春思》原文注释(如梦令春思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元年(1086)春。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回京后,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
-
《记游定惠院》古诗欣赏及解析
创作背景: 《记游定惠院》是苏轼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应徐大正之请而写的一篇记游小品。定惠院在黄冈县城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于此,后又常往游。苏轼此次游定惠院为元丰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 苏轼简...
-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注释(《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这年十一月,苏轼因公到常州、润州视灾赈饥,姻亲柳瑾附载同行。次年元旦过丹阳(今属江苏),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柳瑾相别。此词题为“丹阳寄述古”,...
-
宋代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注释(点绛唇红杏飘香是什么意思)
创作背景: 此词亦作贺铸、李清照词,曾慥《东坡词拾遗》及南宋人编《外集》卷八十五已收录,应为东坡词。《东坡词拾遗》中提及了此词背景,约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是时,东坡正自京口还钱塘,在京口得...
-
作文名言名句积累(1000句经典名言警句让作文锦上添花!收藏)
写作文,写好作文,写出高分作文 一定离不开名言佳句的点缀 因此,胸中所感,难于落笔,终究是缺少积累与沉淀 将各式各样,各类各色的名言佳句积累起来,写作才能挥洒自如 文学底蕴的沉淀,文学素养的积累不是一朝一...
-
小学描写冬天的古诗有哪些(小学有关冬天的古诗)
冬天不同于春的绿意盎然,不同于夏的婀娜多姿,也不同于秋的流金叠翠,亦有一番孤傲清冷。品读描写和冬天有关的诗句,娓娓道来关于冬天的故事。以下搜集了小学阶段和冬有关的古诗,请收藏。 梅花 宋 王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