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粮食非常紧缺,陈赓看见一个非常瘦弱的小红军(十一二岁),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小红军。可是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己干粮袋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等陈赓反应过来再一次找到他时,小红军已经饿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
感悟:我知道你是爱惜我,我人虽小,却懂得以拒绝的方式保护你。在这粮食匮乏的长征路上,一口吃的可能就是生死。我选择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战友。
一个孩子,无论是其勇敢地走上长征路还是其自我牺牲的倔强都让人肃然起敬。读懂那份懂事的倔强已泪目。
2 《丰碑》
"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感悟:清晰地记得语文老师朗诵到最后这句时哽咽的声音,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记得那位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风雪中,并没有什么高大的石碑,有的只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3 《她是我的朋友》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感悟:一个孤儿,误以为献血会死,为了抢救同伴,尽管他害怕的颤抖,还是毅然决然献血给她。什么是勇敢,勇敢并不是无畏,而是明明很害怕,还鼓足勇气做下去。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勇敢,当守护那个值得守护的人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傻傻的,善良的小男孩,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那段纯真友谊的温暖。
4 《背影》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感悟:这篇文章之所以感动,是那平淡描写中流溢的真情。上学那时,并不懂得作者看着父亲远去背影的那种心酸,今为人母,方知父母不易。尤其父母日渐老去,而我们的陪伴屈指可数,每想此处,顿觉无奈而心酸。父母在尚有来路,父母去只剩归途。每次梦里,总能回到小时候,不是因为不想长大,而是因为,父母还年轻……惟愿我白发满头,仍能有幸听到父母在身边训诫。但愿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父母站立门前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