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坐不窥堂
成语“坐不窥堂”,指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也指人的修养较高。
“坐不窥堂”出自范晔《后汉书·郑孔荀列传》,郑太评论:“张孟卓(邈)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人,东汉大臣、名士,人称“八厨”之一。年少时行侠仗义,成为袁绍、曹操等人的朋友,做官后,逐渐升迁为陈留太守。董卓之乱时,加入讨董联盟,同众人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总爱摆谱,张邈义正辞严地指责他,招致袁绍愤恨,便让曹操杀了张邈。曹操知道袁绍拿自己当枪使,何况张邈说的确实在理,于是曹操也责备了袁绍一顿。因此,张邈与曹操关系走得很近。
但是,后来因与曹操反目,张邈背叛曹操,发动兵变,被夷灭三族。(撰稿:陈淑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