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消除我们内心的烦恼

昨天和朋友聚会,朋友喝醉了酒,感慨说:“我现在压力特别大,真羡慕你,你可以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不懂。我又怎么成了为所欲为的人了?

他解释说:“你心里没压力,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我不行,我考虑的太多,顾虑的太多。”

我想劝他,张开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正所谓“人穷莫走亲,位卑莫劝人”,我说什么其实对他作用不大,有些事情必须自己开悟,佛教有个词语叫积思顿悟,思虑积累到一定阶段往往会豁然开朗,但有些人可能遇不到顿悟的机会。

这些年有很多家长给我抱怨:“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学习,不爱学习,也不笨,但心思总用不到学习上!是不是就逃课,总说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不学习就行!”我经常劝他们:“不要急,慢慢来。”一个学生,只要自己不想学习,家长再急也没有用。可这学生什么时候会忽然爱上学习呢?我也不知道。但我的确遇到过忽然爱上学习的孩子,而且还不少。现在想想,在爱学习这件事情上也需要顿悟。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消除我们内心的烦恼

相比其他人,我觉得自己通透很多,这得益于去年四月份的那场大病,从生死边沿上走了一遭以后,忽然豁然开朗许多,减少了很多内耗,自己也很少跟自己过不去了。当然,很少焦虑,并不说没有焦虑,真有了焦虑,我就读《金刚经》、《道德经》、《传习录》,这些经典对减少内心焦虑很有用,一方面这些书籍是文言文,晦涩难懂,需要一遍又一遍重复读,要求读书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自然没有了其他心思。另一方面,这些都是讲些存心养性的书籍,对减少焦虑自然也有很大作用。作为经典,它们让我形而上的去看待问题,放下执念,减轻痛苦。

比如《金刚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经典,很多内容我们都耳熟能详,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等等。但《金刚经》到底讲什么内容呢?

很多人说金刚经讲的是空,的确是讲空,但这个空和我们所理解的那个空不是一个意思,金刚经所讲的这个空是指事物从有到无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变化——万事万物都要经历成、住、坏、空这样一个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生、旺、病、死。

既然世间任何东西都会经历成、住、坏、空这个变化过程,我们对世间万物也就没有必要过于执着,因为即便你去执着于它,它最后还是会变化和消失。这也就是佛教讲的“不着相”。

除了不着相,我们还需要呵护我们内心的善念,善念就是如来,善念就是佛性,王阳明称之为“良知”。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消除我们内心的烦恼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为妄想执着,不能证入。”只要我们护住内心善念,不着相,不执着于生、老、病、死、怨曾恨、爱离别、求不得,就可以远离世间一切负面情绪,远离世间一切烦恼痛苦。可见,金刚经是一部彻底消灭烦恼的经典,金刚无坚不摧,“般若波罗蜜”就是到达彼岸智慧。

我们可以悟道,可以减少烦恼。但我们生而为人,只要我们还活着,还有一丝气在,还有头脑在动,烦恼就不会消除,痛苦就不会消失。我们只能努力减少不必要的烦恼而已,真有烦恼,那就让它有吧。

近段时间读书时间长了,忽略了我们家小丫头,小丫头对我很是气愤,早已经懒得理我了——消除了其他焦虑,又开始产生新的焦虑,人哪有不焦虑的时刻呢?

 

2022年1月27日(农历辛丑年腊月二十五)19:1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