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每日一练(高考模拟训练卷)

高三每日一练(高考模拟训练卷)

为梦想而拼搏!

每日一练(二十六)

语用+默写+诗歌+图文+文言文

(时量:50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旗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    ,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    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当时衡王把这个“寿”字没有当做奇迹,目的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    。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衡王没有把这个“寿”字当做奇迹,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B.当时衡王把这个“寿”字没有当做奇迹,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C.当时衡王没有把这个“寿”字当做奇迹,目的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D.当时衡王把这个“寿”字没有当做奇迹,目的是让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要来看的奇迹就在这里

B.人们要来看的奇迹就是这个“寿”字

C.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

D.这就是个奇迹,人们要来看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历在目 力透纸背 奉若神明 烟消云散

B.赫然在目 力透纸背 顶礼膜拜 销声匿迹

C.赫然在目 笔走龙蛇 顶礼膜拜 烟消云散

D.历历在目 笔走龙蛇 奉若神明 销声匿迹

二、名句名篇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足蒸暑土气,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三、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四、图文转换

7.下面是某学校团委组织的“情暖环卫天使”活动的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含标点不超过90个字。

 

高三每日一练(高考模拟训练卷)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樊猛,字智武。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猛自旦讫暮,与虏短兵接,杀伤甚众。台城陷,随兄毅西上京,累战功为威戎将军。

梁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猛为司马。会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方矩遣猛率湘、郢之卒,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拒之。时纪已下,楼船战舰据巴江,争峡口,相持久之,不能决。法和揣纪师老卒堕,因令猛率骁勇三千,轻舸百馀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薄之。纪众仓卒惊骇,不及整列,皆弃舰登岸,赴水死者以千数。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猛手擒纪父子三人,斩于絺中,尽收其船舰器械。以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仍进军抚定梁、益,蜀境悉平。

军还,迁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为王琳所获。琳乘胜将略南中诸郡,遣猛与李孝钦等将兵攻豫章,进逼周迪,军败,为迪斩执。寻遁归王琳。王琳败,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迁安成王府司马。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太建初,迁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领长沙内史。寻隶章昭达西讨江陵,潜军入峡,焚周军船舰,以功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历散骑常侍,迁使持节、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即位,增邑并前一千户,馀并如故。至德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时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于白下游弈,以御隋六合兵,后主知猛妻子在隋军,惧其有异志,欲使任忠代之,又重伤其意,乃止。祯明三年入于隋。

(节选自《陈书·樊猛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B.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C.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D.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兄弟中排行老大(伯、仲、叔、季);五等封爵中的第三等(公、侯、伯、子、男)。文中指后者。

B.持节:文中指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力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C.永定元年:永定是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年号,陈永定元年为公元557年。古代帝王都有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即位:古代指登上皇位或王位,开始成为帝王或诸侯。文中指陈后主陈叔宝登上皇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猛作战勇猛,奋不顾身。青溪之战中,他从早晨到傍晚,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伤敌人众多。

B.樊猛擅长弓马,胆气过人。在与萧纪的峡口之战中,以少胜多,威震敌军,擒杀萧纪父子三人,并因此受封。

C.樊猛素有干略,善用奇谋。在西讨江陵时,他运用计谋,潜师入峡,烧掉了周军舰船,也因此受封。

D.樊猛历仕三朝,战功显赫。在他所仕的梁、陈、隋三朝,均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器重。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

译文:

 

(2)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

译文:

 

高三每日一练(高考模拟训练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否定词应该放在“把”的前面,“把这个‘寿’字没有当做奇迹”应该改为“没有把这个‘寿’字当做奇迹”;一是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杂糅,应该改为“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

2.答案:C 解析:巧用指代词能使语言连贯,再加上要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排除了A、B、D。

3.答案:C 解析:“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在眼前。“赫然在目”: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力透纸背”:①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②形容文章深刻有力。“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奉若神明”指盲目崇拜对方,像迷信的人敬奉神一样。“顶礼膜拜”比喻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烟消云散”指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4.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5.答案:(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6.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点明修辞)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化无形为有形,(阐释运用)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写出了词人在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后,心情为之一畅的感觉。(分析效果)

7.答案:本次活动由团委组织,要求“服务性社团”和“文艺性社团”参加,服务性社团在与环卫工人进行角色互换后召开心得座谈会,文艺性社团在活动期间跟踪摄影、照相,然后组织主题展示。

8.答案:B

9.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才初创年号,之前的帝王没有年号。

10.答案:D 解析:选文中没有其在隋朝“立功受器重”的记载。

11.答案:(1)(樊猛)幼时卓异不凡,有才干谋略。青壮年时,能射箭骑马,胆气过人。(“倜傥”“干略”“便”)

(2)隋将韩擒虎渡过长江的时候,他的第六个儿子樊巡代行州事,韩擒虎进军攻陷州城,樊巡及家人都被擒。(“之”“摄”“见执”)

 

【参考译文】

樊猛,字智武。幼时卓异不凡,有才干谋略。青壮年时,能射箭骑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樊猛从早晨到傍晚,与敌短兵相接,杀伤敌人很多。台城陷落,随兄樊毅西上京城,因战功被封为威戎将军。

梁朝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樊猛为司马。正值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萧方纪派樊猛率领湘、郢之兵,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抵抗萧纪兵。其时萧纪已东下,楼船战舰占据了巴江,争夺峡口,相持很久,不能解决。陆法和估计萧纪军队的士兵疲劳,便令樊猛率精兵三千,乘轻便战船百余艘,逆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而迫近。萧纪众兵仓促间十分惊骇,来不及整顿战列,都弃舰登岸,落水而死者以千数。此时萧纪的心腹将士数百人,还在他的身边,樊猛率部伍三十余人,举着盾横着戈,直登萧纪的战舰,瞪眼大呼,萧纪侍卫都应声而仆倒,相互枕藉而不敢动。樊猛亲手擒住萧纪父子三人,在船舱中将他们斩杀,将他们的船舰器械全部收缴。萧猛因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继而进军安抚平定梁、益二州,蜀境内全部平定。

军队回来,樊猛改任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到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被王琳所俘获。王琳乘胜将攻南中诸郡,派樊猛与李孝钦等率兵攻打豫章,进军逼近周迪,失败,被周迪所擒。不久逃归王琳。王琳失败,还朝。天嘉二年,授樊猛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改任安成王府司马。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太建初年,改为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兼任长沙内史。不久隶属章昭达向西讨伐江陵,潜伏军队入峡,焚烧了周军船舰,以功被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历任散骑常侍,改任使持节、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登基,增邑到一千户,其余都照旧。至德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隋将韩擒虎渡过长江的时候,他的第六个儿子樊巡代行州事,韩擒虎进军攻陷州城,樊巡及家人都被擒。当时樊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率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在白下游弋,以防御隋军六合兵,后主知道樊猛妻儿在隋军中,怕他有异志,想命任忠代替他,又恐伤他的心,便停止了。祯明三年,樊猛降入隋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