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愈高,和愈寡”,古往今来,诗人的心灵大都是寂寞的。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说的便是圣贤之人虽有过人的才能与思想,但不被俗人所理解,所以他们的心灵是寂寞的。其实,李白的很多诗歌中都有表露过这种心灵的寂寞。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主要描写的便是李白独自登上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李白因心灵的寂寞,而对知音难遇的慨叹。全诗构思精巧,氛围沉郁、悲凉,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人生寂寞感,读后既让人心疼,又令人感同身受。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题目《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它所说的“金陵”,是古邑名,即今天的南京市。金陵的“城西楼”,即孙楚楼,由于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李白这首诗便是他在某一个月夜,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西楼后有感而发。
然后,我们再看这首诗的开篇两句,“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它的意思是说,金陵城的夜晚,一片寂静,阵阵凉风从四面而起,李白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吴越(泛指今江、浙一带)。这两句诗主要是为了后面李白直抒胸臆,而渲染和烘托气氛。“夜寂”、“独上”、“望吴越”,透露了李白登楼时寂寞、怅惘的心情。
紧接着两句,“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从俯视、仰视两个角度描写了登楼后的所见。即白云和金陵城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一涌动,它们便在江中轻轻摇荡。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似珍珠般晶莹,就像是从月亮中滴下来。寥寥数字,临江的金陵城夜景,便形象传神的描绘了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李白则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心灵上的寂寞。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伫立月下,沉思许久,在慨叹知音难遇。“相接”的意思,便是指能够彼此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人。但是这里的一个“稀”字,却表露了李白无比的寂寞和忧愁。
最后两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则是紧承前面两句句意,意思是说,因为感到知音稀少,于是李白想到了他一生都十分敬慕的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朓。谢朓的诗歌风格便是“澄江净如练”,即诗风清新秀逸,李白亦如此。言下之意,便是李白觉得唯有谢朓能够与他在心灵上相接。但毕竟是古人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还是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
综观这首诗,李白以即景抒怀的手法,表达了对谢朓的敬慕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知音难遇的一种心灵上的孤独。或许现在我们读李白这首诗时,也有人会和当时的李白一样,通过对李白的敬慕,产生知音稀少的寂寞感。会心疼李白,也会心疼自己。生活中的你,有过这种知音稀少,心灵寂寞的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