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玉溪生诗》卷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字词解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
【原文翻译】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
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
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趣味拓展】
剪窗烛:
剪窗烛就是说,在烛光下友人之间彻夜畅聊,以至于蜡烛燃烧太多,蜡烛油全滴下来,而需要剪去滴下来的部分。这是一种寓意,就是代表两人感情很好,可以到达彻夜长聊得地步了。
【实战演练】
诗的开头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
答:开头用的是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亲友的思念。
【诗词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