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朱丹又翻车了?
这一次,是因为朱丹去书店看书,兴致勃勃地发了一条微博。
一经发出,眼尖的网友还是一下子就发现了一个错误。
网友吵起来,说这就是发个日常微博而已,用得着找这么上纲上线的吗?
而且主持人也是人,犯错怎么了?在工作中谁都会犯错!她是因为太累了,职场妈妈很难的!
但有一个网友说了一句:没这金刚钻,别揽着瓷器活。
深以为然。
1.
你对工作什么态度,大家都看得见
因为这已经不是朱丹第一次翻车了。
2019年朱丹主持cosmo时尚盛典时也曾因为口误遭到网友的群嘲。
她先是将超模张丽娜叫成“周丽娜”,随后又把演员古力娜扎念成了“迪丽热妈”,意识到自己出错后,朱丹立刻补救对着镜头说了句:
“对不起,sorry”,惹得身旁的倪妮使劲憋笑。
等到采访迪丽热巴时,朱丹却又将她喊成“娜扎”,也不清楚她是不是有意为之。
朱丹也因为这次口误“一举成名”,很长一段时间热度不减,一句“sorry”更是成为了热门词汇,引发全网模仿热潮。
当天还在微博上道歉,但是给人的感觉一点也不诚恳,想把这个锅甩给刚生完孩子,表示是一孕傻三年。
说了是错误就正视它,下一场不再犯。但朱丹还会犯念错名字这样的错误吗?
还会。
仅仅是在cosmo盛典结束一周后,朱丹主持风格大赏采访获得年度商业价值艺人陈立农。
可她看着台本,却两次把陈立农叫成了“赵立农”,陈立农很尴尬,工作人员提醒她,可她一脸懵,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又又又出错了。
要知道,这如果是以前的电视直播,妥妥的直播事故啊!
主持人本就是为了活动服务,却在颁奖时连着叫错多位获奖人的名字。
叫错也就算了,最后也没能用得体的方式圆场。
很让人诧异,这不该是朱丹这个级别的主持人该犯的错误吧?
网友呼喊着“还是回去带孩子吧”,而她的那句山路十八弯式的“骚嗷~瑞”,成为了2019年度最后的笑料梗。
也有网友抱不平,说:
“她很不容易,你们知道生完孩子以后重返职场有多辛苦那?你们为什么要苛责朱丹?”
可这真的是苛责吗?念对嘉宾的名字难道不是身为主持人的基本素养吗?
朱丹是有20年主持经验啊,如果你看了她这些年做了什么,也就不会惊讶于她的主持功底为什么下降得这么厉害了!
电影电视剧齐上阵,一年还不止一步,这样用在主持上的精力就很少了,更别说现在又在直播带货了。
有人说,跨界不是很正常吗?
大家都是这样啊!
唱歌的去演戏,演戏的去当歌手,今年更是一窝蜂去做直播,人人好像都爱跨界,却好像大多都是半吊子水平。
以至于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了。
观众提出自己的看法,好像都成了苛责,都要被骂。
如今朱丹再次出现文字错误,不免会让人怀疑其专业能力,看来朱丹想要摆脱口误事件的困扰,还是想要从根源上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而不是口上说说下一次不再犯,行动上也要跟上。
说过的话,做不到,等于废话。
2.
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同样是念错了嘉宾的名字,董卿却用行动给我们做了教科书般的示范。
主持人念错嘉宾名字,就算是央视的台柱子董卿也犯过。
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在2009年表演新作《五官新说》,没想到一向以严谨著称的董卿,在报幕的时候说道:
“欢迎马先生的儿子马季……”
要知道,当时马季先生已经去世,这样说很忌讳,原本是要说欢迎马先生的儿子马东的。
这个口误,董卿在台上完全没有意识到。
为了不想影响她的情绪,第一时间发现错误的总导演郎昆和朱军、白岩松迅速达成了默契“不告诉董卿”。
董卿直播时一般看手机,那天看了一下,收到的居然是朋友们发来的安慰短信,这才知道自己出了大错。
那一刻的董卿,应该是如五雷轰顶,心情跌落到谷底了。
董卿后面回忆道,那次晚会结束后,所有人都去了庆功宴,她独自一人悄悄地走了,回到家,按照每年的惯例给自己煮了包速冻水饺,吃饺子的时候,完全没有了新年的喜悦。
大年初一,董卿睁开眼,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顺着脸颊流进头发,落在枕头上。
当时她整整两天都没上网,因为“不敢”。
董卿知道自己犯了错,在马东主持的《文化访谈录》节目中,向马东、春晚导演组和全国观众道歉。
虽然观众和马东都表示理解,但董卿却没办法释怀。
董卿反思到:
“我是一个特别追求完美的人,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场合,出现了这么一个失误,心里其实挺难过的。出乎我的意料,观众都这么理解和宽容。”
同年的元宵晚会上,马东再次表演《五官评说》,董卿为此准备了许久,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董卿主持到“下面有请马先生的儿子”时,她特意放慢了语速,然后才说出“马东”。
在场的所有人都会心一笑。
马东大度地说:“谢谢董卿,为了我们爷俩的名字,这个年都没有过好,真是辛苦了!”
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这个口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董卿依旧笑着,眼中却闪动着泪光。
自己出的错,自己收场,这才是一个主持人该有的专业。
论能力,董卿是当之无愧的央视一姐,她的秘诀就是专注于一件事。
董卿曾经说过:
“时间和精力有限,专注于想做的节目,会失去一些东西,就像过去主持13年春晚,没办法回家过年一样。”
从1994年年开始,直至今日,董卿的工作就没离开过主持这两个字。
看这秘密麻麻的节目,就是最好的证明。
董卿是最红的主持人,她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主持和节目制作上,不演戏、不出歌,因为她相信“一个人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
这一点,和同为专业主持人出生的朱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董卿能取得今日的成绩,离不开她对主持人这个工作十年如一日的专注。
3.
成功源于专注
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老话也常说天道酬勤,天才出于勤奋。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但仅有勤奋是不够的,还要靠专注。
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所以说专注才是成功的关键。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把“专注”当作是一种信仰,例如董卿,二十多年来只做主持相关的工作,娱乐圈还有一位我很佩服的演员,陈道明老师。
无论是在《围城》里面塑造的连钱钟书都称赞陈道明让自己见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还是在塑造《末代皇帝》里有情有义,霸气威严的中年康熙帝。
亦或是在《庆余年》塑造的一个玩弄权术,霸气威严的庆帝。
每一个角色可被他塑造得入木三分,不分年龄段,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知识分子,毫无违和感。
网友看完纷纷称赞:
一个眼神,连皱纹都是戏。
不管是台词还是演技,完全可以当做表演教科书来看。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陈道明对演戏这件事专注的态度:
一个戏子,一生只做这一件事。
他在客串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余热这个角色的时候,每次自己的戏拍完了,就留在片场观察别人演戏。
马伊琍觉得好奇,陈道明如是说:
我们这一辈人的表演,是有年代痕迹的,放在现在的年代来演,可能会脱节。
虽然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但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看看你们这些正当年的人,怎么演戏的。
这也造就了出道35年,陈道明老师出演的电影不到20部,电视剧不到35部,但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独特的韵味,都成为了经典。
行走职场,人难免会被名利、金钱、欲望所累。
正如陈道明所说:
这个职业给演员带来太多名利,但一定要学会放弃,当满天下都是你了,这时离你倒霉就不远了。
你看,因为专注,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演戏上,不接广告,不做主持。
清醒而克制,不串戏,同剧组的演员请假去拍广告,走秀,只有陈道明老老实实呆在剧组,这份敬业和对演戏的专注令人敬佩。
4.
写在最后
荀子在《劝学》中举了一个关于专注的例子: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一生没有蛇、鳝的洞穴,居无定所,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也就是“斜杠青年”。
其实,职场生涯中做选择真的非常重要,其实选择不光是选择做什么,更重要的是选择不做什么。
人生的舞台充满奥妙,充满诱惑。
愿每个职场人都能把专注作为前提,作为动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