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鹳雀楼的唐诗(唐诗登鹳雀楼诗句)

大唐是诗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可谓遍地都是诗。

诗不仅造就了一大批名传千古的诗人,还捧红了许多著名景点,用现在的话讲叫“打卡圣地”。

鹳雀楼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这座建成后七十多米,构造华美、气势雄伟的高楼位于山西永济,靠近黄河,其始建于南北朝的北周时期,因有许多鹳雀成群结队栖于楼上,故得此名。

鹳雀是一种很美丽的鸟,长得有点像仙鹤,颇受一些人喜欢。

高楼本已修建得十分精巧、壮观,再加上这样美丽的鸟儿,自然会吸引人。

登于楼上,临风御虚,恍若超出尘外,远望中条山挺拔,黄河奔流,更兼无数鹳雀在周围飞翔,感觉真是仙境一般。

若不吟诗一首,岂不是辜负了这样美好的景色?

不过不要急,因为旷世之美景,需要旷世的诗来衬托。

终于,鹳雀楼迎来了王之涣。

这位作品不多,但是却擅长书写经典之作的诗人。

关于鹳雀楼的唐诗(唐诗登鹳雀楼诗句)

此时正是大唐盛世,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目览四方,看到天地如此辽阔,山河如此壮观,不由激情澎湃,作诗一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白日依山尽,是说白天即将结束,太阳偎依着群山,好像要投入大地的怀抱。这个时候,因为太阳离人很近,显得格外绚烂与辉煌。目光所能触及的一切,都沐浴着柔和而纯洁的光辉。

一个“白”字用得特别好,夕阳多为红色,但有时候因为比较明亮,看起来是白的。其在此处还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明明是日暮之时,却感受不到昏暗,给人的感觉是光明的力量足够强大,白天已经兴旺到占据了黄昏。这就是强盛的大唐土地上的景象,哪怕是在傍晚,依然让人感到无与伦比的兴奋与自信。

第二句是黄河入海流。在鹳雀楼上可以看到黄河,却无法看到大海。作者写大海,只是说他的思绪已经随着黄河的奔流到达了无比遥远的地方,那是现实世界呈现在他心灵的场域,在他的笔下,咫尺天涯,瞬息万里,一个无比辽阔的空间被勾画出来。,

首句写时间,次句写空间,两句加起来就是苍茫雄浑的时空。这两句对仗精工,而又妙语天成,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句。一个“白”字,一个“黄”字,都是明快的暖色调,热情洋溢,充满积极奋发的力量。

前两句写实景,雄奇,博大。

后两句则是虚写,包含了想象、希望。最大限度地将景色伸展、延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整首诗格调高昂,充满张力,诗中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千百年来,这首诗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像《易经》中所说的那样:“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的进取之心永远不灭,此诗不朽。

关于鹳雀楼的唐诗(唐诗登鹳雀楼诗句)

接下来登上鹳雀楼的诗人叫畅当。

他是永济人,对鹳雀楼自然饱含感情。看他写的这首《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和王之涣的诗一样,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一上来就写鹳雀楼的高,比飞鸟还要高,站在楼上往下看,鸟儿只是在脚下飞翔。让人觉得超然出尘,好像不在人间,这种感觉自然是极爽。将视角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之后,心胸一下子开阔了,格局也就大了。天势围平野,讲这时候没有障碍物挡住视线,可以看见整个天空,将平野围了一圈。那种气势磅礴的场面,在诗人眼底一览无余。河流入断山,则是写造化之神奇,显示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可逆转的状态,一往无前,绝不停止。

畅当的这首诗正如他自己的名字,简洁畅快,直截了当。就是让人体会一种超越尘俗的的壮美。表达出一种冲破樊篱的情怀。

这首诗同样可以给人以鼓舞。即使比不上王之涣的那首那首的情、景、理浑然天成,也足矣流传千古了。

有了两首五绝之后,鹳雀楼的招牌已经树立起来了,它的光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只不过五绝虽好,毕竟字数有限,所能传递出的信息量,还不足以让人完全了解鹳雀楼的方方面面,总觉得它身上有一层神秘的面纱。

关于鹳雀楼的唐诗(唐诗登鹳雀楼诗句)

巧得很,第三位诗人出现了。

他叫李益,大历十才子之一,以边塞诗著称。他在鹳雀楼写的是一首七言律诗。

与五绝相比,七律的文字容量更大,在叙事抒情上也有较多的操作空间。五绝是突出某一个点,达到极致的穿透力,七律则是尽量铺展开,以求丰富。

李益的诗如下: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这首诗更详细地描写了鹳雀楼的景色,写了舟樯,写了汀洲云树,又根据鹳雀楼所在的地理位置,联想到曾经的历史王朝,借用典故,吊古伤今,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因为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由盛转衰,所以李益此诗就不像王之涣那样昂扬振奋,而是多了一些冷静的思考。

其后两句直抒胸臆,发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此非有人生阅历者不能写出。读来百感交集,很容易引发共鸣。诗的最后以思乡作结,与崔颢的《黄鹤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的而言,这是一首既关心国家命运,又抒发个人情感的诗,属上乘之作。

这三首诗都是写黄鹤楼,可是作者的身份,写作的时间有所不同,自然侧重的角度也并不一样。

有人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认为王之涣的那一首最好,其他两首相形失色。

但是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正因为王之涣的诗太好了,另外两首才显得有所不如,实际上,就诗本身而言,它们依旧是难得的佳作。

就像《笑傲江湖》中的五岳剑派虽然不如少林武当,但你不能否认他们具有一流实力。

 

正因为如此,这三首诗才得以流传千古。《古今诗话》说: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极多,唯王之涣、李益、畅当诗最佳。

它们或积极进取,或志向高蹈,或思想深沉,共同的特点是都情真意切,精彩动人。

不管喜欢三首诗中的哪一首,都应该将它们读完,一定可以收获满满,同时也对鹳雀楼更加向往和喜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