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卖以给食(gěi shí,意思是供给食用),担(用肩膀挑)束薪(捆扎起来的柴木),行且诵书。
译文: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县人。(他)家里穷,却喜欢读书,不懂治理产业,常常去砍柴,靠卖柴来供给食用,挑着两捆柴木,一边走,一边诵读书。
其妻亦负戴(以背负物,以头顶物)相随,数止买臣毋(不要)歌呕(通“讴”,歌唱,)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意动用法)之,求去(离开)。
译文: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在后面,多次制止他在路上诵读。他越发大声地读,妻子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请求离他而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通“汝”,你)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huì恼恨;发怒)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译文: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时将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跟着我)苦了很长时间,等我富贵了,一定报答你。”他的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最终会饿死在沟中,怎么能富贵呢?”朱买臣不能留下她,就听任她离开。此后,朱买臣独自在路上边走边诵读,背柴从坟墓间经过。
故妻与夫家俱上冢(上坟),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朝廷)上书,书久不报(回复)。待诏(等待诏命)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
【注】上计吏,又称“上计掾吏”,简称“计吏”。官名,汉代执行上计任务、入京送计簿的官员。“上计”即地方官以计书形式向上级报告工作,朝廷以此为根据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好坏。
公车:1、君主的兵车。《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鲁僖公大驱举国战车千辆,戟矛装饰红缨弓柄拴绿绳,车上插两杆戟矛两张强弓。)2、官车。唐元结《黍官引》:“公车诣魏阙,天子垂清问。”3、汉代官署名。为卫尉(卫尉,始于秦,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4、举人应试。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明王晫《今世说·雅量》:“﹝李梦兰﹞弱冠举孝廉,公车不第,策蹇南归,务益砥砺读书。”5、借指应试的举子。《花月痕》第二回:“那年春闱榜后,朝议举行鸿词科,因此各道公车,迟留观望,不尽出都。”
译文:他原来的妻子和她现在的丈夫一起来上坟,看见朱买臣饥寒交迫,就喊他去吃饭喝水。几年后,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当差,押送重车到了长安,到朝廷上书,奏书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复。在公车府等待诏命,粮食吃完了,上计吏手下的役卒轮流施与他吃的东西。
会(正巧)邑子(同乡)严助贵幸(位尊且受君王宠信),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通“悦”,高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动词,担任侍中)。
译文:正好同乡严助很得宠幸,举荐朱买臣;得到召见,在皇上面前讲解《春秋》、《楚辞》,皇上很高兴;任命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侍中。
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疲劳困敝,这里是使动用法)中国。上使买臣难诎(辩难说服)弘,语在《弘传》。后买臣坐(因···获罪)事免,久之,召(征召)待诏。
译文:这时候,(朝廷)正在修筑朔方城,公孙弘(向皇上)进谏,认为(筑城的举措)会使得汉朝疲劳困敝。皇帝让朱买臣诸难折服公孙弘,言辞在《公孙弘传》中。后来朱买臣因事获罪被免职,很久后,又被征召为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覆,买臣因(于是)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距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陈列)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
译文:此时,东越归顺反叛变化无常,朱买臣于是说:过去东越王盘踞固守泉山,一个人守住了险要之地,一千人也攻不上去。现在听说东越王向南迁徙,距离泉山有五百里,住在大泽之中。现在派兵乘船渡海,直接奔向泉山,排列好战舰和士兵,向南方席卷而进, (就)可以消灭他们了。”皇上任命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动词,穿)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诏令)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等待)诏书到:军与俱进。
译文:皇上对朱买臣说:“富贵之人不回到故乡,就如同穿着锦绣衣裳在夜唤晚行走, (没人看得见,)现在你感觉怎么样?”朱买臣磕头谢恩。(皇上)下诏让朱买臣回到会稽郡后,修治楼船,准备粮食、水和作战器具,等到(进军的)诏书到达,军队和他一起进发。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穿)故(原来)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正值)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译文: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正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常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朝廷授予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仍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正值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
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将近)饱,少(稍微)见(展示,露出)其绶,守邸怪(意动用法)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译文: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和他一道吃饭。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对此感到奇怪,就上前拿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
守邸惊,出语(告诉)上计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定语后置)入内视之,还走(回头就跑),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禀告)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译文: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才惊怕起来,派人前去告诉守丞,相互推拥着排成队列到中庭拜谒朱买臣。
买臣徐(缓慢)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驿站的马车)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
译文:买臣慢步出了门。一会儿,长安管马匹的官吏乘着四匹马驾的车来迎接,买臣于是乘坐公车离去。会稽守丞听说太守将要到了,发动百姓清除道路;县吏一起送行和迎接的车辆达一百多辆。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上吊)死,买臣乞(赐给)其夫钱,令葬。
译文:(做了太守)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
悉召见故人与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古今异义词,报答)焉。居岁余,买臣受诏将(统率)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译文:又全部找来以前的熟人,与他们一同吃饭;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都一一报答。住了一年多,朱买臣接到诏书领军出征,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人一起打败东越国,取得战功,征召入京做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显贵)用事(当权执政),汤尚为小吏,趋走(奔走服役)买臣等前。
译文:数年后,因犯了法被免职,又重为丞相长史;张汤担任御史大夫。起初,朱买臣与严助都任职于侍中,地位显贵主管政事,张汤当时还在做小吏,在朱买臣等人跟前当差。
后汤以延尉治淮南狱(案件),排陷(排挤陷害)严助,买臣怨汤。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向来)贵,故陵折(欺凌、折辱)之。买臣见汤,坐床上弗为礼。
译文:后来,张汤担任廷尉处理淮南王反叛案件,乘机排挤陷害严助,朱买臣心内怨恨张汤。等到朱买臣做长史,张汤多次代行丞相职事,知道朱买臣一向自恃高贵,故意侮辱他。朱买臣见到张汤,张汤坐在床上不对他行礼。
买臣深怨,常欲死(使动用法)之。后遂告汤阴事(暗中所作的事情),汤自杀,上亦诛买臣。买臣子山拊官至郡守,右扶风。
译文:朱买臣十分怨恨他,常常想弄死他。后来就告发张汤谋反,张汤自杀,皇上也杀了朱买臣。朱买臣的儿子朱山拊,随后做官到郡守。
(选自《汉书・朱买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B.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C.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D.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宫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后借指朝廷或京城。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也用为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C.上计,指地方官员在年终将户口、赋税、狱讼等编造计簿,呈送朝廷考核。
D.九卿,是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秦之后“九卿”代指的官员一直是固定的。
(秦朝时期对于九卿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西汉初期也只是把九卿当作一种官员们的统称,代指众卿或者是列卿,直到汉武帝时期,九卿才有了具体的官员代指,当时汉武帝极度推崇儒家,所以在官员管理上也向儒家思想靠拢,将俸禄为两千石的官员统一称为九卿。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他为了展现自己对于政治权利的掌握,将九卿重新进行正式划分,创造了九个新的官员职务,
到了隋唐时期,也变成了有名无权的虚职,只能处理一些丧葬嫁娶的事情,与权力政务彻底剥离开来。三公与九卿两种官僚体系被淘汰之后,三省六部这种全新的官僚体系登上了“历史舞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买臣不治产业,穷且益坚。他靠砍柴卖钱来维持生计,但他喜欢读书,常在劳动中高声诵读文章,非常自信。
B.朱买臣富有韬略,受到重用。他在皇上面前论说《春秋》《楚词》,被任命为中大夫。后与韩说等人一同打败东越有功,被任命为主爵都尉。
C.朱买臣精于兵法,善抓战机。东越反复无常,朱买臣认为其原先盘踞之地不易被攻取,己方应抓住其南迁的战机。
D.朱买臣有情有义,不念旧恶。他厚待前妻,报答故人,并不计较他们对自己的嫌弃与嘲笑,他的美德助其战胜东越。(于文无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原来的)妻与夫家俱上冢(上坟),见买臣饥寒,呼饭饮(吃饭喝水)之。
(2)悉(全都)召见故人(老朋友)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报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