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双十一已经结束,大家买了多少东西呢?今年双十一从一号就开始打响,没有了往年惊人的成交额,反而是频繁翻车,平台各种复杂算法、全年都是购物节,让双十一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作为8年的双十一老韭菜,今年我依然走上了「买买买」路线,不过从之前的囤货变成了现在的按需购买,来看看今天我购买了哪些东西?
图文作者的视频尝试
从开始分享数码产品,我一直以图文的形式分享,虽然知道视频能带来更大的流量,但因为自己的懒惰,再加上手头设备不能应对高质量视频的要求,一直迟迟未动。
但自己内心又不肯一直图文,所以想做一次尝试。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图文作者的视频尝试呢?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稳定且明亮的画面
明亮的画面
图文创作时为了能拍出更好的照片,已经入手了两个补光灯,属于「照亮」系列,价格很便宜。色温、亮度都达不到专业补光灯的标准,但补光效果还是有一定的效果,比之前仅用室内灯具照明拍出来的效果好很多。
后期拍摄视频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因为自己晚上拍摄的时候比较多,这两个补光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稳定的画面
不止一次听到UP主分享,如果想做视频,手机是你最好的开始。的确,不需要投入太多,有好的想法就可以拍摄,这次尝试我也打算先从手机拍摄开始,目前正在用的是iPhone11、12,最高能拍摄4K 60帧的画面,这对于视频小白来说已经足够了,如果能够良性循环下去再购入专业的拍摄设备也不迟。
不过手机拍摄受限于感光元件的大小,短板也是非常的明显。
1 暗光拍摄时,超广角基本不可用,广角为了能提高画质,减少噪点,只能选择4K 24帧拍摄,以获得更好的曝光量。
2 手机摄像头虽然支持防抖,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抖动问题。之前我尝试过手持拍摄,除了轻微的手抖外,一些运镜还是需要借助稳定器来更好地呈现。
前面提到的补光灯能一定程度解决暗光拍摄的问题,稳定器的加入能提升画面的稳定性,提供更好的观感。
大疆dji OM 4 SE手机稳定器
OM 4 、OM 4 SE、OM5应该选择哪一个?
确定入手稳定器之后,我只看了大疆的稳定器,那么OM 4 、OM 4 SE、OM5应该选择哪一个?
OM 4 和OM 4 SE属于同一代产品,现在OM 4已经升级到了OM 5,OM 4 SE是大疆在OM 4 的基础上更换了一些配件,功能上没有太大差别,但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一些。
而OM 5则是OM 4的升级版,内置了自拍杆,拍摄的角度更多,电池容量减少,上手更轻。最重要的是OM 5 内置了新手教程,小白用户可以从零开始就能拍摄出一个不错的视频,被吃灰的几率更低。
OM 4 SE在功能上已经满足我的日常使用,至于新手教程可以在网上学习,于是就入手了更有性价比的4代。
上手体验
虽然我现在使用OM 4 SE拍摄的时间还比较短,简单说说我的使用体验吧!
1 软件适配做的好:第一次使用需要下载「DJI MIMO」,根据指示能快速掌握稳定器的各个按钮功能;同时「DJI MIMO」连接快速且稳定。
2 内置教程:「DJI MIMO」针对不同的产品都有使用教程,除了基础功能外,还有进阶教程,让你快速掌握。
3 人像识别准确,跟踪稳定:这样我在使用后置摄像头拍摄时,特别是自己一个人也不用担心会跑焦了。
不过受限于折叠设计,OM 4 SE在拍摄一些低角度的运镜时需要侧拍,俯仰角度有限。
稳定且明亮的画面有了,再来看看视频的另外一个重点:干净且清晰的声音。
干净且清晰的声音
为什么需要麦克风
之前我尝试用手机录制过一段A-Roll视频,搭配的是AirPods Pro,整体环境比较安静,但后期回放时明显声音偏小,虽然后期剪辑时可以调整,但效果比较一般。
试想你在看视频时,如果声音很小,会怎么办?弹幕上会飘过声音太小,听不清!即使视频整体质量很高,但仍会影响整体观感,所以一个专业点的麦克风就变得比较重要了。
有线麦 VS 无线麦
同样的价格上,有线麦的效果比无线麦更好一些,但有线麦往往需要固定,使用起来不灵活。作为生产力工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要向准专业靠拢,同时还要考虑到以后扩展的场景,减少后期升级换代的投资,综合考虑下来无线麦更加适合我。
猛玛LARK 150无线领夹麦克风
猛玛LARK 150无线领夹麦克风也是个比较热门的产品,多个大V都曾推荐过。
LARK 150无线领夹麦克风整体设计小巧便携,一拖二(两个发射器、一个接收器,可选一拖一),收纳盒即可以放置麦克风、接收器以及配件,同时又能通过磁吸无线充电,类似于AirPods磁吸设计,这点我非常喜欢。
整体重量比较轻,因为发射器小巧轻便,所以放置的位置可以随意,配件丰富,包括音频线、防风套、手机转接器,从手机到专业相机都能适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音频线两头有区别,特别是在连接手机时。
其实我在购买之前还关注了大疆新推出的磁吸无线麦克风,类似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磁吸,不仅发射端、接收端也能用磁吸固定,像我这种用手机拍摄固定接收端更加方便。但要到明年1月份上市,最重要的是价格更贵,2299元。
实际体验
开盖即用:LARK 150无线麦上手很简单,开盖拿出来就完成了配对,可以马上使用。我购买的是一拖二,两个发射器、一个接收器。接收器会自动识别拿出的是哪个发射器,可以一连一,也可以一连二,非常方便。
增益调节:两个接收器都支持分别的增益调节,用哪个调哪个;同时可以监听,随时掌握现场情况。
续航表现:对我来说还可以,因为是两个无线麦,一个没有电了还可以用另外一个,放到收纳盒里就能磁吸充电。
站得起,坐得住:支家1606人体工学椅
工学椅 vs 升降桌
其实最初我在搭建居家桌面时就在升降桌和工学椅之间徘徊,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坐着,所以回到家想要换一种状态,于是升降桌成为我优先选择升级的产品。
事实证明我并没有选错,不管工学椅多舒服,时间长还是需要起来活动一下,这时升降桌的威力就发挥出来了。站起来后能缓解久坐之后的腰酸背痛,升降桌也能不打断工作节奏,也正因为如此,升级升降桌之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打算再购入工学椅。
换代的需求
这次想购买椅子的原因很简单,目前家里坐的椅子已经让我坐塌了,并不是因为体重,我比较瘦,坐的时间长了中间的海绵已经塌陷,所以我每次都要放个抱枕在下面,于是想购买一把新椅子,工学椅自然成为首选。
为什么是它
预算,最初我定的预算是1500以内,如果有更好的可以提升到2000。最先进入备选方案的是老罗推荐的网易严选人体工学椅,后来看到「先看评测」关于人体工学椅的详细测评后,个人觉得支家1606这款就能满足我的需要,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我比较瘦,体重轻,对网布的要求就不是太高,但支家1606系列还是采用的进口网布,能提供更好的使用寿命。
其次我并没有选择腿拖版本,因为是在家使用,需要的是腰部提供更好的支持以及舒适的靠背,如果我真的很累为什么不在沙发上躺一会呢!腿拖对我没有需求。
最后是静音,因为在家用使用基本上都是晚上,孩子休息之后当然是越安静越好,而且这款没有网易小蛮腰的异响问题。
「坐」体验
目前体验下来整体感觉不错,腰部、背部支持多种调节,能够提供较好的支持;坐垫可以前后调节,适合不同的坐姿;整体移动比较安静,不过移动起来滑轮有些涩,并不是很顺滑。
最后吐槽一点就是等的时间有点长,因为先看评测的推荐,这款供不应求,价格也不太稳定,何时入手只能看缘分。不过组装过程并不复杂,只不过在底座和靠背组合时一个人可能不好操作。
如果在工学椅和升降桌之间犹豫的话,我更优先推荐购买升降桌,之后再配工学椅。或者降低工学椅预算,从三千购买一个椅子,变成三千购买工学椅 升降桌,搭配更合理。
为颜值付款:爱范儿×Tegic 30W氮化镓快充头
在选择产品时,除了功能需要外,外观设计也会影响我对这款对这款产品的喜爱程度,所以我更喜欢将产品拍摄的更简洁、漂亮,让产品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这次由爱范儿×Tegic「硬糖计划」打造的 30W氮化镓快充头,颜值方面妥妥的第一梯队。
「高颜值」
「硬糖充电头」采用切角设计,磨砂手感,在一个角上镶嵌灯效,整体设计颇有一点复古感,让一颗小小的充电头也颇有设计感,深得我心!
「小体积」
体积方面,「硬糖充电头」采用氮化镓架构,体积控制的非常好,和我手头上的几个快充头相比,都要小一圈。但在充电功率上确实最高的30W功率。
相比于20W快充头,「硬糖30W」在给iPhone Pro(25W)、iPad、MacBook(30W)提供更大的功率,缩短充电时间,外出携带一个快充头更加安心。
「兼容好」
除了支持苹果产品快充外,「硬糖充电头」还支持PD2.0、3.0、QC3.0、PPS等多种充电协议,手机、笔记本、Switch、智能手表都不成问题。整体发热控制的也非常不错,可以在多设备之间连续使用。
以上便是我这次双十一关于数码方面的购物心路历程,既包括入手原因,又有使用感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尾巴
2021年是「双十一」的第13年了,今年似乎没有了往年的辉煌,各种媒体号都在讨论「双十一」转型的问题,作为消费者只希望能够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最后吐槽一点:最初的「11.11」不是「光棍节」吗,为什么现在要「组队」购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