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苏轼,我们都不陌生,从小就背他的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么苏轼笔下还有哪些冠绝古今的诗词呢?
1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宋代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压抑、孤独,王缄的到来让诗人原本悲凉的心中增添了几分暖意,但王缄又要匆匆而去让诗人原本就压抑孤独的心此时与乡愁、旅思、家恨、国忧及丧妻之痛搅混一起,欲借酒浇愁,排遣离怀却又无可奈何,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我们只知道苏轼“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豪放洒脱,而这首诗似乎将他一生的悲愁苦闷全都倾诉而来。
2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宋代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姬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王巩北归,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词以赞。
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柔中带刚且又情理交融,这首词足够的绝美惊艳,将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直接展现给众人。柔奴清亮悦耳的歌声响起,让人如同感受到风吹扬雪,使炎暑之地瞬间变的清凉。也让原本仕途被贬的王巩不在忧愁苦闷而变得豁达安然。
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归来之后更显得容姿焕发,以斗霜傲雪的梅岭喻人,展现了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问到岭南是否安好,她回答:“此心安处是吾乡。”慷锵有力,警策隽永,《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苏轼的这句词,可能受此诗的启发,但又带着王巩和柔奴的烙印,也展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随意而安,无往不快的豁达胸襟。
3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宋代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又一篇离别佳话,想象着和杨绘两地相隔的场景,密州杭州相隔天涯,相望渺茫。哪天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在和朋友好好坐下聊聊天,酒倒杯干,细数这些年来的世事浮沉、离合悲欢。“醉笑陪公三万场”将那些缺失的岁月一同补回来。
荷塘夜色,灯火残缺,不诉离肠。千言万语在心中萦绕,离别之情千回百转溢于言表,心中的悲痛却又哪里止得住呢?终究没有忍得住眼中的两行泪水,以友人垂泪而止,言语虽尽,离别之情却幽幽不止。
4
江神子·恨别
苏轼宋代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在外任职多年,自视如天涯流落之人。从徐州专任至湖州,类同漂萍,对相逢的喜悦,对分别的痛苦萦绕心间,难以言喻。面对落花,睹物思怀,纵使春光扔在,可又与谁同呢?
三月隋堤的溶溶春水,鸿雁在北归故居,而诗人自己,却在背鸿雁南下,离开熟悉的徐州前往吴中湖州。途中频频回首,欲将自己对徐州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涛涛泗水之中寄往家乡,而泗水无奈东流,自己的思念也难以寄托,终是“流不到,楚江东。”
5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夕阳西下,诗人拄着藜杖徐徐漫步,好巧昨夜下了一场好雨,今天能让“我”度过凉爽的一天。看郁郁葱葱的树林,看连绵耸立的高山,看细密挺拔的竹林围绕屋舍,看长满衰草的小池塘听处处蛙声和蝉鸣,多么鲜活的夏日农村雨后美景图。
这么清晰淡雅,诗情画意的美景,连空气中都是荷花淡淡的香气。这样的景象多么的适合修身养性。但诗人同样感叹他的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所以才“又得浮生一日凉”啊。
6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同样是苏轼中秋的词作,我们可能只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的秋凉。夜晚枫叶鸣廊,忽感时光流逝,惊觉两鬓微霜。是诗人自己看破红尘了吗?不是,是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发出人生如大梦一场,命运无奈的慨叹。
遭受贬谪,受人冷遇,小人当道,君子遭谗,诗人遭受“乌台诗案”怕牵连友人,便极少与故人交往。中秋明月,总要被乌云遮蔽,失去光芒。皓月当空,诗人对月独酌,可见其忧伤苦闷,孤苦寂寥,唯有“举杯邀明月”来排解自己的满腔愁思。
7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宋代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在这寒冬腊月,诗人却将这瑟瑟寒风写作“作晓寒”,淡淡的烟雾,河滩疏柳,沐浴晴晖。这么一副带有“媚”字的风景图,可见诗人心底的喜悦。
乳白色的香茶一盏,翡翠般的春蔬一盘。可见诗人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品尝鲜茗的喜悦和酣畅,可见诗人之豁达。“人间有味是清欢”更是浑然天成,统览全篇,留给后人无尽的回味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