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会让你的灵魂受到震颤,让你通过字里行间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追风筝的人》正是这样一部书。
一口气读完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自己竟泪流满面,盯着文章结束的“我追。”富有动感和让人掩面泪流的句子,自己的灵魂还留在小说中那只落在树顶的绿风筝上,就像阿米尔小时候和哈桑放风筝获胜,哈桑跑过几条街去追那只蓝风筝一样。
跟着作家的文字,让自己感受着作为少爷的阿米尔和作为仆人儿子的哈桑的成长历程。哈桑总是答应着少爷阿米尔的所有要求,从未拒绝过阿米尔的要求,常常为阿米尔出头,尽力保护着自己的少爷。就像哈桑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而年幼的阿米尔自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看着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遭人戏弄,自己也不自觉地加入了捉弄哈桑的行列,他给目不识丁的哈桑读书听,心里嫉妒者哈桑过人的理解能力,故意把“昧”的意思解释为聪明、机灵,而哈桑却不知其意的“啊哈”着。
虽然阿米尔和哈桑吃过同一个人的奶,在阿米尔看来他们应该是兄弟。但在相处中,哈桑依然仆人阿里的儿子,虽然阿米尔每次在戏弄了哈桑后良心都会不安,可他内心中对哈桑的排斥依然根深蒂固。就像普什图人压迫哈扎拉人。而阿米尔是普什图人,哈桑是哈扎拉人。种族之间的歧视在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的。
而作为受到邻居歧视惯了的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却抱着真诚和善意对待着身边的所有人。
当阿米尔的父亲过世后,他父亲的朋友告诉阿米尔,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哈桑也是普什图人,只是和是哈里扎人的继父生活在一起。
直到放风筝比赛阿米尔获胜,当阿米尔沉浸在掌声和赞颂的幸福之中,他的兄弟哈桑为了拿回那只象征着胜利的蓝色风筝向阿米尔表示祝贺,他尽了全力去追寻。
哈桑一直把阿米尔当兄弟,为了留住那只象征胜利的蓝色风筝,他遭到了阿塞夫的强暴。而阿米尔却远远地看着这一切,他没有向正在遭受侮辱的哈桑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喊一声。
这件事也成为阿米尔心中抹不去的痛和伤疤,让他一次次地面对着灵魂对自己的拷问,让他不敢直视哈桑。
看看失了神的哈桑,阿米尔为了躲避哈桑和安抚自己不安的灵魂,阿米尔将自己生日时父亲送给他的手表和数个装着钞票的信封悄悄地放到了哈桑的房间,栽赃哈桑,借机逼走哈桑。
而哈桑和他的父亲早就明白了一切,哈桑向阿米尔的父亲承认了偷窃。在阿米尔的父亲再三挽留之下,哈桑和阿里还是在大雨中毅然、绝然地离开了阿米尔家。而阿米尔躲在窗后如释负重。
由于俄国人的入侵,当阿米尔和他的父亲几经辗转逃难到美国,父子俩摆地摊认识了将军和他的女儿索拉雅,阿米尔被自己的怯懦又一次打败,他不敢向索拉雅表白。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阿米尔才娶到了索拉雅。
懦弱和灵魂的不安一直让阿米尔充满着对哈桑的愧疚,不能让他释怀,让他的灵魂安宁。他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救赎着自己。
当阿米尔把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阿富汗的孤儿院接到美国后,他像当年的哈桑一样追逐着风筝,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去捡挂在树上的那只绿色的风筝时,阿米尔的灵魂得到了救赎,尽管自己已是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中的成年人。
我追。文章最后一句意味深刻而又让人肃然起敬。
让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够对我们曾经的懦弱和灵魂的不安能有机会补偿,也许只有这样的生命才值得我们敬仰和热爱,不然,我们会死不瞑目。
文/雍夫
2021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