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唱诗班的国漫作品《相思》让“诗佛”王维的《相思》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这首《相思》诗本就几乎人尽皆知,从小学开始我们便接触,当时尚不知其中含义,只是觉得短短四句,朗朗上口也很好背诵。随着年龄赠长,懵懵懂懂明白感情的事情,便将《相思》诗中“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奉为表白情诗中的圭臬,红豆也成了男女定情、表达爱意的象征。
其实,王维的这首《相思》并不是歌颂爱情,而是表达友情的,并且他也不是送给红颜知己的,反而是写给一个男人。我们都知道王维诗才出众,但以爱情为主题的诗篇,似乎并没有创作多少,翻遍《全唐诗》,他的代表作最多的就是山水诗词,而《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四句读之极其肉麻,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很自然就会认为是写给心上人的情诗。
《相思》又名《相思子》和《江上赠李龟年》,既然《江上增李龟年》这么明显的题目,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会误解整首诗的意思呢?我猜可能是王维留下的诗词鲜少涉及爱情再加上红豆的特定含义,并且爱情有时会比友情更让人觉得缠绵和感同身受,故也就相对友情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尽管现在很多人都将《相思》这首诗理解为爱情诗,但就其本身的含义而言,是王维赠送给李龟年用以表达对好友思念的。李龟年是唐朝著名的宫廷乐师,精通音律,才艺出众,能谱写出令人惊艳的曲调,深受唐玄宗赏识。玄宗本就喜欢音乐,所以对李龟年很宠爱,甚至赐予他豪华房宅,基本上可以称为唐朝的“著名流行音乐家”。凡是经过他演唱的诗词很快就会传颂天下,李白就是最好的例子,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就是经过李龟年定的清平调而名满天下。
王维本身音乐造诣就很高,还精通诗、画,所以他和李龟年称得上知音。 俗说话,“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王维挺幸运,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所以便给李龟年寄去了《相思》诗。安史之乱,李龟年在江南躲避战乱,王维则被囚禁于长安城,后在洛阳做伪职,可能是在为叛军表演歌曲的时候想到了知己,抑或是夜晚独自一人泛舟江上念及战乱,想到安史之乱前的繁华唐城,所以禁不住给远在江南的好友寄去一首诗。
因南方盛产红豆,而红豆又是相思的典型代表植物,故王维毫不避讳地直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成长于南方,春天枝条苏醒,开始茁壮生长。听说这种东西最是惹人相思,劝你在红豆成熟的时候多采一些。王维总是擅长用司空见惯的字词来描绘出最细腻的感情,仿佛那些简单的字词经过他的雕琢,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通俗易懂却又清新脱俗。
曾经看一本解读诗词的书本,讲到了这首《相思》,其中作者考究“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便还有其他版本,“愿君多采撷”变成了“愿君少采撷,此物最相思”,二者好像都能说得通,且各有意蕴。“多采撷”直言红豆是相思豆,因为我在思念你,所以你可以多多采摘一些,它们就代表我对你的想念之情;而“少采撷”是因为“此物最相思”,相思容易使人生病,所以劝好朋友不要多采撷,好好注意身体。
不过,我还是更倾心于“愿君多采撷”这句,因为整首诗是写王维对“灵魂伴侣”李龟年的,直言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他不说自己有多思念对方,只说你们那边红豆很多,它们代表着相思之情,你要在红豆成熟的时候多多采摘,因为那里全是我对你的思念。王维用词简单,却又巧妙地借对方来直言对友人的思念,不愧是唐朝诗词界的“清流”。据说,当时李龟年看到这首王维赠给自己的诗之后,立马将其谱曲演唱出来,一时风靡整个江南。好在当时王维妻子早已去世,不然说不定会因为这首如此肉麻的诗而吃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