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的典故(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苛政猛于虎的典故(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拼音: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苛 政 猛 于 虎——释义

【释义】:政:政治。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1]

【出自】:《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近义词】:苛政猛虎、繁苛重赋【反义词】:轻徭薄赋用法用法:一般作宾语、谓语。结构:主谓式。

例句: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每朝每代都是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的典故(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文言文:

原文

孔子过⑴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⑵。夫子轼而听之⑶。使⑷子路⑸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⑹重有忧⑺者。”而曰⑻:“然⑼!昔者吾舅⑽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⑾又死焉⑿!”夫子曰:“何为不去⒀也?”曰:“无苛政⒁。”夫子曰:“小子⒂识⒃之,苛政猛于(17)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苛政猛于虎的典故(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理解:

当权者对老百姓施以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税、劳役,使百姓苦不堪言,深刻揭露了社会暴政对人民的残害。

每天一则小故事,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