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小阳春,赏读白居易《早冬》里的反季节樱花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是春华。
霜清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唐朝白居易《早冬》

十月小阳春,赏读白居易《早冬》里的反季节樱花

初衣解诗:农历十月,虽是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季节的冬天,实则是一个天气缓慢演变的过程,霜雨与晴日交替。虽然渐次有寒风冻雨,但在其中的间歇,无风无雨的日子,天色澄明,太阳温和明丽,气息爽净。
虽然各种树木,因为各自的生长周期,木叶纷下,然而各种草本,因此享受到了阳光,反而青草茵茵,小花如毯,大有初春之俏丽。
初冬如小春,阳气从树木转向低微的草本。而古代的夏历,曾以10月为岁首,十月阳春,既有气候的体感,又有历史的渊源。而与秋冬之际,再次领略依稀春色,这样的日子虽然短暂,却分外鲜明。

十月小阳春,赏读白居易《早冬》里的反季节樱花

白居易是唐朝人。当时的唐朝,气候和现在相差无几。虽然日历标注的是立冬,但白居易有三年苏州刺史的经历,酷爱西湖,江南之美,让他诗狂如醉,除了留下大量的关于西湖的诗,诗中江南,更是不可胜数。来看看这首写十月的江南。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爱的冬景像春天。
秋霜浅淡,哪里就凋落了凄凄的芳草。
太阳温暖,只是吹干了潮湿的沙土。
那秋天的老柘,嫩黄的叶子,你会疑惑那是初春的发芽。
那樱花却在此时开放,一丛一丛的白色,真佩服她的狂放与烂漫。
此时你肯定会羡慕那些没有事情的游客。
可惜我,身有官职,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随意进出酒家。

十月小阳春,赏读白居易《早冬》里的反季节樱花

白居易这首诗写出了十月江南和北方不同的风景,初冬的景色也像春天,但是却又有秋冬的特色。比如霜浅草色深,又比如气候是收潮的干燥,更绝美的是,柘树的黄叶,虽秋如春,嫩黄可喜,最让人惊异的,是樱花此时开放,错将冬美做春讯。
这种自然界的反季开花,常常会见于温暖的秋冬季节。在和春天相仿佛的温度和湿度之下,有许多花卉,错将秋冬季节的小暖,当作了春天。
白居易诗中的一句狂花,来形容樱花的反季节开放,是有着无量的欢喜。正是这些反季节的花开,衬托了秋冬短暂温暖清新的明丽。

十月小阳春,赏读白居易《早冬》里的反季节樱花

比起霜叶红于二月花,樱花秋天的开放,更有勃勃生机。无怪身为太守的白居易,想喝酒。不过作为唐朝比较有德性的官僚,白居易肯定不能够穿着太守制服,在工作时间喝酒。所以最后的一句带着调侃,和些微的不能尽兴。
有人说这是他愿意买醉的证据,就这么身为太守看见如此的小阳春的景色,直接就闯到酒家里,要喝一壶。这也说得过去。不过白居易的平生,诗情豪放是一回事,可是他的行事没有那么的癫狂。那脱冠买醉的事,还是交由魏晋的名士去做吧。但饶是如此,这首诗,也让人无酒自醉。
春花秋月,四季中间,春秋两季虽然短暂,却各有鲜明的美丽。而有时秋天亦有春花,如同春天,也会有让人澄澈清凉的月色。这是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礼物。

十月小阳春,赏读白居易《早冬》里的反季节樱花

虽然反季节开花,在自然界中亦是一种植物的生长现象,小气候里形成的温室效应,但并非特别的稀罕。有人以喜,这意味着清凉里也有春意,有人以悲,比如大观园的海棠树,突然开了满树的花,这只是见证着心境的不同。
然而自然界的美丽与奇遇,平心以待,那都是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在这一点上,我钟爱白居易的诗境和诗情,我喜欢在初冬里,樱花开出的春天一样的狂花。这个狂,应该是浪漫。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是春华。
霜清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十月小阳春,赏读白居易《早冬》里的反季节樱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