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十四课为《愚公移山》,其为我国古代神话,知之者众。
文末,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移山于他处,愚公之愿终得遂也。读者亦欣欣然,以为以愚公之至诚,彼当有是终也。
然彼为神话矣,论之现实,虽愚公挖山不止,果能遂移之哉?又焉有神祇助之?智叟难之,而愚公驳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
观愚公之言,似是而非也。其本人诚笃志,自不待言,而其子孙果能述其遗志乎?或曰:“文中明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可见其子孙亦有志于移山也。何遽不能继祖父之志乎?”对曰:“移山之谋,首倡于愚公,其子孙,和之者也,盖其子或希父意,或欲示孝行于外,愚公在,或能勉强行之,愚公既死,将何以哉?至若其孙,孺子也,不更事,视移山为戏耳,及长,能志之哉?”
且夫移山者,大事也,非数世可就。每世之人亦必竭其精力,愚公者,古人也,其世课役必重,养生自顾尚无余力,岂暇终日废正务而事无用也乎?奈田地何?奈蚕丝何?
愚公所以欲移山者,以其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盖愚公一家常如山外者也。既如此,盍径移其家于外,岂不更便,何终日劳苦且累子孙哉!
总之,愚公移山,作为神话,读者或可感愚公之至诚,映之现实,移山之举,必为空想,终难酬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