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插个故事叫“触龙说赵太后”。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继位,就是赵孝成王。但赵孝成王年纪还小,所以由母亲赵太后执政。当时秦国打下赵国三座城,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说:“一定要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才肯出兵。”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太后不舍得。来劝赵太后的人很多,太后听得烦了,就说:“有再来跟我讲这件事的,我要朝他脸上吐口水。”
左师触龙去见赵太后,见了之后说:“我的脚有毛病,没法正常走路,所以很久没来见您了。但我担心您身体不好,就来看看您。”太后说:“你还能走路,我只能靠车子行动了。”触龙问:“每天吃的饭没有减少吧。”太后说:“靠喝粥维持。”触龙说:“我最近不想吃东西,就坚持去散步,每天走三四里路,就能吃点东西了,身体也舒服了。”太后说:“我可不行。”
触龙接着说:“我有个小儿子叫舒祺,没有出息。可我年纪大了,又很疼爱他,我希望他能当王宫里的卫士,冒昧向您提出这一请求。”太后问:“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年纪还小,可我想趁自己没死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你这个大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道人家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道人家疼起来才厉害。”触龙说:“我还以为您疼爱女儿燕王后要超过长安君呢。”太后说:“不对,我还是更疼爱长安君。”触龙说:“为人父母的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您送别燕王后时,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掉眼泪,因为您知道她要远嫁燕国。她走了后,您祭祀时总为她祷告,这不是为她长远打算吗?”太后说:“正是这样。”触龙说:“从现在上推三代,甚至到赵国刚建立时,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是侯爵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别的国家有吗?”太后说:“也没有。”触龙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没有功劳,俸禄多却不为国家出力。现在长安君的地位很尊贵,又给他很好的封地,却不让他趁现在为国立功。如果有一天您不幸去世,长安君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说您更疼爱燕王后。”赵太后说:“请您帮忙安排吧。”于是就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这是一篇有名的劝说词,上来先关心对方,套近乎,打消对方的防范心里,只有先让对方的防范之心放下,对话才能进行下去。然后将心比心,使自己跟对方站到一起,使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最后最要紧,就是讲明利害关系,这一点往往最难做到,得有相当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