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唐诗宋词寓意美好的诗句)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长廊中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唐诗宋词大致可归为六类:一类是怀古诗词,诗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有沉郁的美;二类咏物诗词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有隐喻的美;三类是写景诗词,借景抒情,有自然的美;四类是战争诗词,以边塞、战争为题材,有悲壮的美;五类是行旅诗词和闺怨诗词,行旅诗词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怨妇或思念丈夫或情人的妇女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的感情,有凄楚的美;六类是送别诗词,折柳送友人表达依依不舍,有深沉的美。一首首诗词充满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唐诗宋词,我们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诠释它。例如下面这首王之涣的诗就是边塞诗。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先秦时期许多思想家都明确地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其中儒道两家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都深入地探讨过美学问题。在西方,古希腊几位著名思想家如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美学问题发表了相当深刻的见解,这些见解一直影响甚至左右着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迄今为止,美学家们还没有就美学的定义取得共识,关于什么是美学,众说纷纭。最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其一,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其二,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其三,美学是有关审美经验的价值论;其四,美学是表现的理论;其五,美学是艺术哲学;其六,美学是原批评学等。这种状况反映出美学这门学科仍处于尚不成熟和不断成长发展的阶段;它所研究的各种问题的内在联系,它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和区别还没有被充分揭示清楚。

唐诗宋词深得古典美学之精髓。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是在与上层建筑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广泛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艺术外,哲学、宗教、伦理、政治都给它以极大的影响。 在诸多思想流派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文艺思想,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最为巨大。中国古典美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语言、形象、意蕴,并阐述了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是忘我之境。这种境界论在唐诗宋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它与古典美学相关的韵味说、表现论、创作论、情趣说、欣赏说,都能在唐诗宋词中得到阐释。中国古典美学很推崇“虚静”之说,透露出浓浓的庄禅寂然之境。这类作品不胜枚举。有“诗佛”美称的王维写了很多岁月静好、超然物外的诗,随意一首就充满清幽忘我、空寂超然之境,例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他的诗大多有月、松、泉水等既有静态又有动态的物体,读着这些优美的诗句你会不会眼前出现一幅幅绝美的山水花鸟画?李太白也是喜欢吟诵月亮的诗人,但他更喜欢表达浪漫的情怀,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或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或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慨。唐诗宋词往往用有限的篇幅来表现无限的内容和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体现了庄禅美学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

唐诗宋词富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孩子从小研习,会给他们的性情塑造带来极大的好处。唐诗宋词一般有严格的格律规定。象五言和七言绝句,全文只有几十个字,共4句或8句,每句有平仄要求,颈联要对仗。唐诗宋词也有形式上的规定。这样从外观形式看,体现整齐、对称、反复、对比、押韵的形式美。在欣赏美的时候,人们对审美的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活动,都体现出人们在追寻和发现的过程中得到无穷乐趣。唐诗宋词很讲究意境的构筑,像山水诗优美的意境;田园诗则表达恬淡的意境;边塞诗崇高悲壮的意境;宋词豪放派壮美、豪迈的意境;宋词婉约派隐晦、凄美的意境;悟道诗超然物外,心灵空妙的意境等。当我们读诵这些诗句时,能感知、体会进而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以及对人对事对景的描绘,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培养、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短短几个字一幅黄昏的绝美画面跃然纸上,展现出一种诗意妙然之境。

很多唐诗宋词融合着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唐诗宋词配上优美的曲调,可以用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但愿人长久》、《月满西楼》、《一剪梅》等,词曲皆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唐诗宋词的平仄相间、抑扬顿挫体现了音乐美,画面节奏的疏密散紧,情感节奏的起伏无不给人以乐感之美。朗读一首诗就是唱一首歌,古代的诗人都会吟诵诗歌。唐诗宋词又与绘画有很深的渊源。诗词外在形式的对称体现在绘画构图的透视,诗词描绘景物体现在绘画构图的色彩渲染,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强烈的形象感、色彩感在诗与画中总是相通的。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是不是给你一幅一个老翁独自坐船头钓鱼,望着皑皑白雪远山的凄美画卷?

唐诗宋词本身就记录了作者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客观对象通过感知、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理解的感受方式。通过吟诵唐诗宋词,我们去体会作者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对万事万物的感受,看看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感想,你会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会不禁惊叹原来描绘一个事物是可以用这种方式的啊。唐诗宋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从中我们得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懂得用美的眼光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当然赏析唐诗宋词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可以从文采、思想、哲学、历史、政治等方面赏析,从美学意蕴上来解读唐诗宋词是其中之一。

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唐诗宋词寓意美好的诗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