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符号㍻ ㍼ ㍽ ㍾怎么打出来?
这种形式一般称之为“合字”。
一、其中最常用的有安格鲁撒克逊人把“vv”写成“w”;德国等地用“ß”表示“ss”;北欧地区把“AE, ae”写成“Æ,æ”,已被看成是一个字母。
二、在排版印刷工作中,为了美观,抄写员、铸字师傅等从业者把部分常用的字母组合成一个字形,如“ET”写成“&”,“fl”写成“fl”,“ff”写成“ff”,“ffi”写成“ffi”,“ffl”写成“ffl”。
三、在其他文化圈中,也有类似的习惯,比如中文文化圈把这个叫做“合文”或“合书”:
1、按照造字的基本原则,把两三个字合写成一个字。商周时期,甲骨文还没定型,二合一、三合一生造字是很常见的现象。如西周国王姬发,谥号为“武王”,合写成“珷”:
2、近代大量翻译国外科学文献,也曾大量制造合文,如“人工石”(混凝土)写成“砼”,把“千瓦”“千克”“海里”“加仑”写成“瓩”“兛”“浬”“嗧”。[1]
我国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显然不鼓励太多生造字出现,废止了大部分合字。
Unicode技术委员会为了能在电脑中正常地输入旧文档,把这些字也编入了统一编码里。
3、日本在这方面,标准宽松一些,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审议会 保留了“粁”“竓”“糎”“瓩”等同类合字,但合字书写起来不方便,写字时用得不多。
书写不方便,排版印刷就没有这个问题。日本保留了竖排的印刷习惯。设计师为了排版中行文紧凑,喜欢把日文中的拉丁字母、数字写成“纵中横”形式:
4、常用的汉字组合,也很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种日式排版风格。在常用排版软件中,我们可以把任何字符组合成合字:
Unicode技术委员会收录了其中最常用的组合,于是就有了题主罗列的“㍻㍼㍽㍾”,当然也少不了“㋿”[3]。
参考
- 拉丁文印刷中,也喜欢把常用单位制作成合字,如㎞,㎩,㎏等。中日科学家也是依葫芦画瓢。
- 可恶,日本人早就在第0平面上占好了位置。
- Unicode第0平面里,好像一共只有这么几个。
簋怎么念?
簋,读作guǐ,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该文字在《周礼·舍人》和《易·损》等文献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