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有两个,分别是gpedit.msc和secpol.msc。

下面是两种打开本地组安全策略的命令:

方法一:

1、按住【win+R】,出现运行命令框;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2.输入gpedit.msc,点击确定即可。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方法二:

1、按住【win+R】,出现运行命令框;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2.在框中输入secpol.msc,点击确定即可。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组策略是管理员为用户和计算机定义并控制程序、网络资源及操作系统行为的主要工具。通过使用组策略可以设置各种软件、计算机和用户策略。打开组策略的方法也比较简答,有一个专用命令。不过有的时候某些网吧怕用户修改组策略突破计费模式,通常屏蔽一般的命令打开方法,不过仍然可以采取其他途径打开,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组策略

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进入电脑桌面,进入开始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运行”——>输入gpedit.msc” >点击确定即可打开组策略,如下图:
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gpedit.msc组策略命令
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进入组策略编辑器界面

其他打开组策略方法:

某些网吧往往由于考虑到安全原因,不给用户开放开始运行入口,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其实这个功能几乎很少用,所以被禁用了开始运行对话框对用户网上冲浪并无影响,那么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打开组策略呢?解决方法如下:

在桌面新建一个文本文档——>打开文本文档,输入gpedit.msc—>点击左上角“文件”—>选择“另存为”—>将“保存类型”设置为“所有文件”—>将“文件名”设置为“组策略.bat”——>点击“保存”——>在桌面上双击“组策略.bat”程序,弹出cmd命令提示符后即可自动启动“组策略”如下图:
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在桌面上运行组策略命令文件之后,同样可以打开组策略编辑器。

打开组策略的方法还有一些,比如可以进入MMC控制台选择GPE插件来打开组策略编辑器,不过操作步骤相对复杂,这里就不一一为大家介绍了,大家基本掌握以上2种方法完全够用。

强制更新组策略命令是什么

一、计算机配置更新:

1、首先使用组合键windows+R键,调出运行界面。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2、在运行界面输入cmd命令,进入DOS管理界面。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3、在DOS界面中输入“gpupdate/force”实现计算机和用户的全局刷新,当更改计算机配置后,不用重启即可生效。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4、这时可以看到提示“用户策略更新成功完成”和“计算机策略更新成功完成”。表示该次更新影响任意一个用户登录后对计算机的使用。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二、单个用户配置刷新:

1、不需要对计算机全局进行更新时,只是针对当前用户下的更新操作,则可以使用“gpupdate/target:user”命令。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2、这时候可以看到,组策略只对当前登录用户进行了更新,并不影响本地计算机其他用户的配置。

本地安全组策略命令是什么(教你使用组策略命令打开的相关方法)

win7系统用什么命令打开组策略啊

win7只有专业版和旗舰版才有组策略,LZ是旗舰版么

WinXP打开组策略的命令是什么?

Windows操作系统的组策略是配置计算机中某一些用户组策略的程序,由系统管理员操作控制计算机程序、访问网络资源、操作行为、各种软件设置的最主要工具。电脑管理员可以通过组策略进行诸如:禁止运行指定程序、锁定注册表编辑器、阻止访问命令提示符、禁止修改系统还原配置、修改用户组密码等等操作,可以说功能十分强大。

WinXP打开组策略的命令是什么? 三联

组策略怎么打开?

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运行”——》输入“Gpedit.msc”,然后再点击“确定”即可打开组策略。

WinXP系统打开组策略的命令是什么?

组策略命令是什么?

打开组策略命令就是上面的“Gpedit.msc”,如果上面的方法打不开,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打开组策略。在桌面新建一个文本文档,然后在文档中输入:Gpedit.msc,保存后,将该文件的后缀改为“Bat”,然后双击这个文件就可以打开组策略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