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游记

怎么写游记?

昨晚读书“西当太白有鸟道”,才记起我是去到太白山的,具体的映像居然比较模糊了。遂又翻阅从前的文字和照片,简直就是黄鹤一去杳无消息了。这还真应了我妈说的那句话:“你去了那么多地方,就是猴子掰苞谷,掰一个落一个,最后手上还是只有一个”。

是的,去了很多地方。偶尔拍照,偶尔有日记,也是某年某月某天和某些人,在某地到此一游,就像日历打卡一般,体现不出游记分享和触动心灵的感觉。

以前的游记其实就是旅行攻略也叫行程计划,旅行时间、去到的景点、入住的酒店,餐饮的标准、交通方式选择,这样的攻略我做了10年,早就是程序化和过时了。而今的旅行或者游记是需要写生活历经,重在体验和感受,继而分享。毕竟旅行本身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老早就有关于山川大地的记载,著名的上古神话《山海经》应该是最早的关于旅游的记载。再后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最早的的较为完整的地理学著作,他不仅以《水经》为纲记录了一千多条河流,还有不少碑刻墨迹、渔歌民谣的记载,已经具备游记的雏形,今天再读到那些语言清丽,文笔绚烂的文字,忍不住是想去探访一般。而最为著名和处于游记宗师地位的当属于《徐霞客游记》,其作者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这部书是集旅游探险与冒险为一体的旅游散文,完整记载了徐霞客游览足迹,成为今人旅游探险指南,从而在旅游界引发“徐霞客精神”。我也曾在曲靖珠江源游览过后人纪念徐霞客考证珠江源而修建的茅庐。只记得有奇花异草在园子里争奇斗艳,具体什么花草不记得了。不过,园子里边围墙上的三角梅确实开的如霞似火,整个就是一面花墙。

中国的游记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受,最好还是有诗人的浪漫和政治家的情怀。中国最为著名的游记当是流传下来的浩如烟海的诗歌名篇,他们无一不是写景状物,寄情山水,抒发政治抱负。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写《上林赋》歌颂汉武大帝游猎场景,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登泰山“一览众山小”,范仲淹《岳阳楼记》八百里洞庭湖尽收眼底,更有千古伟人毛主席写庐山“无限风光在险峰”,他们无一不是最为优秀的游记大家。写游记也可先读这些大家的诗词歌赋,感受游记当中的浪漫情怀。

游记其实是有核心思想和目的的,主要是分享对一个地方的发现。在这方面,西方的一些著作和书籍从方法论上给于了介绍。

《旅游者》建议,“为你所写的地方画一幅画”。

《国家地理旅游》杂志的主编基斯贝落斯说旅行者需要惊喜,他对游记作家要求就是:“目的地必须让你有话可讲。你必须带着故事回来。旅行就是关于故事的。”

《旅行家的故事》的编辑选旅行故事的要求是:“故事应该反映你进入陌生环境时的感受,以及展现世界不同之处的独特魅力。”

旅游界有一句俗话:“旅游就是在你呆腻了的地方去到他人呆腻的地方生活”。那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的个人故事,你会怎么写?这也就是游记的三要素:个人感受、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信息。

写游记的个人感受,就是写自己个人经历,分享情感和感动,可以触动读者,让读者有认同感和代入感,感同身受。我有一个朋友一次给我分享她游览贵州梵净山的感受,说她爬在石壁上,吓哭了,山太险了,不敢迈步。以至于我一直都对梵净山望而却步,因为我的朋友是一个勇敢的人,她去过很多地方,我以她为参照了。

写游记要有想象空间。游记需要一个技巧打开一个新的空间,就像是旅行在路上移步换景一样。场景不同了,体验又是不同的。我曾经和朋友唐家山森林公园密林深处,遇见一位白衣女子,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孩子粉妆玉琢的,我们以为是遇上了狐仙。

写游记第三个要素是要有丰富的信息。内容要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反映。风土人情要尽收笔下。譬如我说到唐家山森林公园,要点出它的具体位置,以什么最为著名,历史典故有什么,就像刚才说到深山遇到狐仙一样,是因为唐家山野生动物多。我们也曾在那里和朋友彻夜开篝火晚会,女人们跳舞唱歌,男人打猎去,然后吃烤野兔和山鸡,喝青岗菌汤。

这样的游记写出来,有个人感受,有场景,有些像故事,又有些像介绍和报道,带给人的整个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活片段,可以发现一些有趣之处,有回味,有思考。

怎么写游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