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这本书写的怎么样?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菜根谭为什么叫菜根谭)

菜根谭这本书写的怎么样?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菜根谭_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被中国历代认为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其意义深远,认为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菜根谭为什么叫菜根谭

1、菜根谭的含义:“菜根”比喻艰难困苦,“谭”通“谈”表示对这种意志的探讨。《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纵欲时,《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2、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修道求仙。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菜根谭指的是什么

《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菜根谭》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说,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则。

《菜根谭》为什么很少人看?

《菜根谭》很少人看原因是:《菜根谭》并不是很火,所以知道的人少,看的人自然少了。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

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菜根谭这本书写的怎么样?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菜根谭为什么叫菜根谭)

全文赏析:

《菜根谭》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注意从社会文化心态的调整角度出发,圆心阐述,可谓卓具识见,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思想流派。

在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社会文化心态的规范,但是,社会几乎全不理会这些道德,自行其是,弱肉强食,男盗女娼,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传统文化品位之高,社会流俗层次之低,无异于天壤之别。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

菜根谭为什么很少人看

可能知道的人不多,《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节选
修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縻。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