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赏析
1、赏析:《春蚕》是茅盾写于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的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人的悲剧命运,来展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故事讲述了老通宝一家人,盼望着有一个好收成,能够偿还债务,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些。但可笑的是虽然老通宝得到了所盼望的丰收,因为蚕厂的接连倒闭,他的茧子卖不出去,最终不但没有偿还上债务,反而增添了新的债务。老通宝认为单靠努力的劳动就能让家人翻身,然而他只是别人剥削、敲诈的对象。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又没有掌握生产资料,他又怎么能翻身呢?其实即使蚕厂不倒闭,老通宝也翻不了身,因为蚕茧的充足,资本家也会压低蚕茧的价钱,得不到老通宝先前预想到的收入。所以老通宝想通过劳动翻身的主意,完全是想错了。茅盾用老通宝一家人的遭遇,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反应了农民在黑暗社会里被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苦苦挣扎的景象。《春蚕》艺术构思的重点放在为夺取春蚕丰收而进行的蚕事活动上,丰收成灾的结局则写的简劲利落。在描写蚕事活动时,作者还插进了嘈杂微妙的人事纠葛。作品半穿插的这种矛盾纠葛,并不影响蚕事丰收及成灾的结局。但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和思想容易。使人物和性格得到了许多方面的计划,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魄。在描写蚕事活动中,紧张的撙战和不安的心性是贯穿全篇的基调。但也穿插些富有乡性风味的轻松的场面。作者精心布局,主乏突想,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夺取丰收的艰辛和丰收成灾的结局形成强些对比,产生了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2、《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后收入1933年5月开明书店版《春蚕》。小说以“一·二八”战事后江南农村为背景,写老通宝一家蚕花丰收成灾的故事。继《春蚕》后,作者又写了《秋收》、《残冬》,这三部作品被人合称为“农村三部曲”。作者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故事。
春蚕原文翻译赏析
1、春蚕赏析这首诗是刘基在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背景下写的,有兔死狗烹的感慨无奈以及畏惧。汉文化于元代遭朝廷压抑鄙视,朱元璋建明之初,文人志士无不期渴汉文化之复兴。洪武称帝,精力图治,体恤贫苦,却亦大杀文臣,压迫言论,暴行恐怖,倒行逆施。民族文化未得发扬,反尽破毁。刘基伴君如伴虎,立功则恐遭嫉,求退却怕猜疑。作此诗叹,鞠躬尽瘁十数载,年至将老难保身。亦更叹,殚精竭力十数年,无力振兴奋族民,无能造福利万民。早知如此,当只求保身,或许尚可如愿。春蚕至死丝方尽,方有罗缎暖人身。刘基盖亦明此理,无奈放眼看天下,实无希望。回顾一生,运筹帷幄转乾坤,一人之下万之上,然究其实,空虚而已。方自讽,春蚕尚不如蜘蛛。而今观华夏大地,亦有“文”“天”之乱“毛”“江”祸,感叹此难未了无绝期。思长江后浪乘前浪,祈志士自强无停息。他觉得,自己好比春蚕变成蜘蛛,虽然没有用了,但却自由自在,更轻松了。
2、春蚕原文和翻译(1)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2)春蚕辛辛苦苦吐丝为人做衣服,但是难逃一死,蜘蛛的丝没什么用,却能够抓虫子提供食物,也不怕人,活得好好的。
3、作者的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春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春蚕本是指春天的蚕儿,经常用来表示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勤劳,智慧,敬业的象征。
具体内容
春蚕的字面意思就是春天里养的蚕儿,是一种软体生物,小时候是黑黑的,长大了就变成了白色或者白绿色,它们是吃桑叶长大的,且不能碰水,等到它们到了成年阶段,就会吐丝把自己裹起来,最终破茧而出,继续繁衍下一代。
由于春蚕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勤劳,敬业,智慧的象征,所以现在我们经常用春蚕来形容老师和那些伟人们,他们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为国家做贡献,从来不要求任何回报。
古人们早就看到了春蚕这些美好的品质,于是他们的诗中也少不了春蚕的影子。最出名的就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出了春蚕只有死了才会停止下做贡献,而他的思恋就像春蚕的丝一样,只有死了才会断。
春蚕改编自什么同名小说谁写的
1、改编自矛盾的同名小说《春蚕》
2、三十年代的浙江农村,每到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开始养蚕。蚕农老通宝借来高利贷买桑叶喂蚕,他非常迷信养蚕的各种禁忌。
3、大儿子阿四生性忠厚。小儿子多多头却让人不省心,他经常和根生的老婆荷花耍笑,而老通宝认为荷花就是不吉利的人物。她以前做过大户人家丫头,村里人都瞧不起她,而多多头不顾家人和村里人的冷眼,仍愿意和见过世面的荷花在一起。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含义是什么
1、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含有不死不休,奉献自我的寓意。
2、出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原文节选: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译文: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