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什么意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作者和出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什么意思?

出自三国曹植的《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就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

捐躯:牺牲生命。捐:舍弃。躯:身体。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什么意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作者和出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作者和出处

曹植《白马篇》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

语出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译作: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附上曹植《白马篇》原文及译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原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译文: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
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
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
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
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
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
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
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
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
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
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
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
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
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
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
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
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
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
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
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
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作者和出处.

语出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译作: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附上曹植《白马篇》原文及译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原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译文: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
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
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
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
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
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
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
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
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
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
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
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
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
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
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
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
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
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
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
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
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什么意思?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