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处用了比喻和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
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是比喻相思之苦和爱情的至死不渝
双关是修辞格的一种。利用语言上的多义和同音关系,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指的是另一种意义。有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最初说的是爱情吗?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最初说的是爱情,这句话写出了诗人自己对爱人的一片真心,然而这份感情却不能被公之于众,这也让他内心非常的煎熬,后来无奈之下,只能写下这首诗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什么意思?
字面本意是: 春天蚕就开始吐丝,直到它死了才会停;蜡烛直到完全变成了灰烬烛泪才会干。 寓意: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同样的诗句意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意思是:春蚕直到死时,缠绵的丝儿才吐完;蜡烛烧成灰烬后,不断的泪方流干。
就是至死不渝的意思. 相同的诗句还有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愿与君相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出自李商隐《无题》。
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