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子鱼论战朗读?

子鱼论战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15.这篇文章同《曹刿论战》出自同一本书,它是 ,是一部 体史书。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楚人未既济  济:

 

⑵又以告  以:

 

⑶既陈后击之  陈:

 

⑷国人皆咎公  咎:

 

⑸天赞我也  赞:

 

⑹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儳:

 

17.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及字义。

 

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通 ,字义 。

 

⑵既陈而后击之。

 

通 ,字义 。

 

⑶弗可赦也已。

 

通 ,字义 。

 

18.指出下列句式大体相同的句子。

 

⑴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⑵宋师败绩。

 

⑶公曰:“未可。”

 

⑷齐师败绩。

 

⑸宋公将战。

 

⑹公将战。

 

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⑻刿曰:“未可。”

答案:

15.《左传》;编年

16.

⑴渡河

⑵把

⑶通“阵”,摆好阵势

⑷指责,归罪

⑸帮助

⑹不齐的样子

17.

⑴“禽”“擒”;捉拿

⑵“陈”“阵”;摆好阵势⑶“已”“矣”;了

18.

(1)①⑦

(2)②④

(3)③⑧

(4)⑤⑥

子鱼论战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子鱼论战朗读?

子鱼论战朗读?

《子鱼论战》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其中重点说了子鱼对战争的看法,他的英明远见与宋襄公的迂腐固执形成了鲜明对比。全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宋、楚争霸过程中最关键的泓水之战,成功刻画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层次鲜明,言辞有力,读起来酣畅痛快。

作品名称子鱼论战

作者左丘明

创作年代春秋

作品出处《左传》

子鱼论战概括?

子鱼论战

《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子姓,名目夷,字子鱼。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虽寥寥数语,但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作品名称

子鱼论战

创作年代

春秋时期

作品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文学体裁

先秦散文

作者

左丘明

作品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zhū,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téng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1。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7,又以告8。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9,宋师败绩10。公伤股11,门官歼焉12。

国人皆咎13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4,不禽二毛15。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6。寡人虽亡国之余17,不鼓不成列18。”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9,隘而不列20,天赞我也21。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教战24,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6。三军以利用也27,金鼓以声气也2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29。”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1. 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 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 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 既:已经。

5. 济:渡过。

6.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8. 告:报告。

9. 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10. 败绩:大败。

11. 股:大腿。

12. 门官:国君的卫士。

13. 咎:怪罪,归罪,指责。

14. 重(chóng从)再次。

15. 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6. 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7. 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8. 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9. 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20. 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1. 赞:助。

22. 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 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 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 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 服:(对敌人)屈服。

27. 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 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 儳(chán):通“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左传子鱼论战中子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左传子鱼论战中子鱼对宋襄公指出他的战略很失败,子鱼很睿智,很有远见,很懂兵法.原文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zhū,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téng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译文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明白了什么道理?

楚军进攻宋国以救援郑国。宋襄(xiāng)公(宋国君主宋桓公的孩子)即将应战,大司马公孙因此劝说,“老天爷丢弃殷商早已好长时间了,君主要转型发展它,還是饶恕楚国吧。”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到泓(hóng)水对战。宋军早已排列成作战的队伍,楚国人却都还没所有度过泓水。

子鱼说:“另一方人比较多,己方人少,借着她们沒有所有度过泓水,尽早进攻她们。”宋襄公说:“不好。”楚军所有过河,但并未排好阵势,子鱼再度汇报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好。”楚军摆放阵势宋军才进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根部负伤,君主的护卫被杀绝了。

中国人都责怪宋襄公。襄公说:“谦谦君子已不损害早已负伤的人,不战俘头发斑白的老年人。古时候用兵之道的大道理,不凭着险隘(ài)的地貌狙击敌人。我尽管是灭亡者的子孙后代,都不进攻沒有排列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明白战斗。应对强劲的敌人,敌人因地形艰险而未果阵势,它是老天爷协助人们;阻拦并进攻她们,不也行吗?有没有什么担心的呢?并且如今强劲的,全是人们的敌人。即便是年龄挺大的人,能战俘就抓回家,还管哪些头发斑白的敌人?教育兵士战斗,使她们了解胆怯便是屈辱来鼓动作战的胆量,教战土把握作战的方式 ,便是以便杀掉敌人。敌人负伤却都还没死,为什么不可以再破坏力她们?假如怜香惜玉她们,不肯再去损害负伤的敌人,比不上一开始也不损害她们;怜香惜玉头发斑白的敌人,比不上对敌人妥协。部队凭着有益的机会而行動,唢呐锣鼓用于鼓动兵士的胆量。运用有益的机会,当敌人碰到艰险,我们可以攻击。声气充足隆重,提高兵士的战斗意志,进攻未果列的敌人是能够 的。”

在这个故事中,最能体现宋襄公是个鼠目寸光的君王。即然要讲仁慈,为什么要与人为因素敌呢?即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啦。确实是不合逻辑。若想对敌人讲仁慈,方能得自身站稳脚跟,不然不仅受过伤,丟了生命就是连讲仁慈的成本也缺失了啊。

孩子们,这个故事并不是告知我们不能仁慈,只是考虑到事儿不可以眼光偏激、将自身陷入不好的处境,要有长久的目光。当碰到分歧的情况下,要最先考虑到最重要的难题。战事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获胜,宋襄公却搞不懂这一大道理,显而易见是一个愚昧无知、愚昧无知的君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