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故事?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文言文?
一、文言文《退避三舍》翻译。1、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2、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3、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二、文言文《退避三舍》原文。1、及楚,楚子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2、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3、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扩展资料:《退避三舍》的典故:1、重耳在楚国呆了四年,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2、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3、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4、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5、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6、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胜利。7、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是指三舍多少里?
退避三舍的距离是:90里。
在古代一舍距离是30里,三舍就是90里。
典故出于晋楚交战之时,晋王重耳退避三舌以报达楚王当初的善待之情;后来引申为,力量悬殊不可硬拼之时,避其锋芒保存实力;也可视为心存惧意,提不起斗志而远远的让开;或者是,不存在太大的敌意。故意让开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打一生肖?
退避三舍指的是兔子。退避三舍比喻主动让步和回避,不与他人发生冲突。狡兔之窟指的是兔子会谁备多个用来藏身的窝(即三舍,居住的地方)。兔子不吃窝边草,以更被发现藏身的踪迹,为隐蔽门地方和方法多,给自已留一条退路。年历通书,以天干地支来编历。兔生肖排第四,时辰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对应天干,卯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