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是谁的作品?
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民国十一年(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民国十四年(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1986年3月6日,朱光潜逝世。
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咬文嚼字流行语?
2021年12月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元宇宙等词汇成为《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的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
谈及评选标准,《咬文嚼字》编辑部负责人表示,2021年十大流行语的评选,坚持了一贯的评选标准,考虑所选条目的“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其中,反映年度特征是十大流行语的重要准则之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会语文生活中出现了一批反映我党100年来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的伟大担当与气魄的‘热词’。”《咬文嚼字》编辑部表示,希望将这些反映年度特征的词汇纳入其中。
“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符号系统,它也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所以,评选流行语,不仅仅是在选择一个工具性符号,也是在对孕育其中的价值信息做出符合社会文明道德规范的甄别。我们坚决遏阻庸俗、暴戾语言的传播,倡导建设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咬文嚼字》负责人谈到,今年,“社交恐惧症”“社会性死亡”等“三社”的落选,就与这一考虑有关。谈到“躺平”一词可能蕴含的“消极”色彩,编辑部表示,“我们通过词条阐释做了积极引导,并明确指出:年轻人应理性地看待竞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永不放弃,为理想和未来努力奋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类似YYDS、绝绝子等词汇没有被该杂志列为年度流行语。谈及此,《咬文嚼字》编辑部表示,“《咬文嚼字》是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社会语文运用刊物,我们倡导语文规范,提倡用纯正美丽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我们主张评选流行语,要给母语增光添彩,而不能有损母语的脸面。我们一直坚持,选择优雅、美丽、纯正的语言符号,选出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词。”
为什么语文总喜欢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可以让学生更确切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例如“庞大的家族”中,学生联系上下文就能读懂“庞大”是“很大”的意思,学生只有借助字典这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才能理解,“庞”也是“大”的意思,可是作者为什么不说“大大的家族”,却说“庞大的家族”呢?至此学生感受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这个词本身的意思,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作者用词的方法,学生可能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感染.咬文嚼字可以更牢固的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只有学生对一个词中每个字的意思理解了,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才不会出错;只有对词语的感受深刻了,学生对这个词的印象才会深,记忆才能牢固.
咬文嚼字的课文?
朱光潜作品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目前,本文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5教科书中,录音由郑岚朗读。2014年之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在改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收录了本文,为第一组第3课课文。
什么钻书箱咬文嚼字歇后语?
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老鼠是啮齿类动物,它的牙齿不是比一般的动物长得快,而是永远都在长(比如我们人类的牙齿发育到一定程度经不会再长了)。为了牙齿不扎穿下巴,为了能正常进食,老鼠必须不停地啃东西,摩掉牙齿多余的部分。 鼠爬进书箱,自然也是要啃东西的。书箱里们别的东西,只能啃书,书本里面无非经是“文”和“字”,所以叫“咬文嚼字”。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是一句歇后语,略带贬意,讽刺那些咬文嚼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