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东临碣石的意思?
观沧海(东临碣石)对照翻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含义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含义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含义是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含义是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含义是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含义是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含义是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东临碣石有遗篇指什么?
“东临碣石遗篇”中的“遗篇”是指曹操作的《观沧海》一诗。这句诗出自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后,经过碣石山时所作。《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是1954年夏,毛泽东在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所作。
《观沧海》这首诗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勾勒出一种海吞日月,包蕴万千的宏伟景象。不仅刻画出山海的壮阔,还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积极进取精神。全诗想象丰富,语言淳朴,气势磅礴。
《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生动地描绘出北戴河的壮丽景色,显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雄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比《观沧海》更具时代感和历史感。
东临碣石怎么解释?
东临碣石的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出处或作者:曹操
这是总题为《步出夏门行》一名《碣石篇》四首组诗的第一首。
诗中写的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东征乌桓,胜利回师途中,时值深秋,登碣石山,所看到的渤海壮丽景色。
诗人用海上瑰丽景色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他在战争中取胜后的那种踌躇满志、情意飞扬的心境。
曹操的诗观沧海完整版?
《观沧海》:
东临喝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大意如下: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顶,得以观赏壮阔的沧海。大海万顷波涛水势壮阔,水中的岛屿巍然屹立,山势陡峭。岛屿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百草,让人感觉到勃勃的生机。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风挟着层层海浪汹涌而来。大海这浩瀚的波涛中,可吞日月,可揽星汉,壮阔的景象,抒发着豪情壮志。我的心情非常高兴和庆幸,只有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情。
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诗中有山有水,有放眼望去的远景,也有精细描写的近景,更有奇丽丰富的想象,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山水相伴,动静相宜,这样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开创了山水诗的新篇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什么意思?
《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
1.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2.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3.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4.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5.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6.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4.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