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哪年死? 丁肇中是哪年死的?

丁肇中哪年死?

丁肇中健在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密歇根州安娜堡,华裔美国人,祖籍山东日照,物理学家,毕业于密歇根大学,中央研究院、美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丁肇中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发现了“J粒子”,曾获洛仑兹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哪年死? 丁肇中是哪年死的?

丁肇中是哪年死的?

丁肇中至今仍然健在。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山东省日照市涛雒人,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童年时代是在日照老家、胶东、青岛等地方度过,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因为J 粒子的发现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冲破种种阻力,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大厅里,用流利的汉语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从而让华夏民族的语言——汉语,第一次在这里响起。丁肇中是当今世界高能物理学界最为活跃的物理学家,目前,他正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持着有2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优秀的高能物理学家参加的世界上最大的高能物理实验组,进行着人类探寻宇宙之谜的科学实验,担负着搜索反物质任务的阿尔法磁谱仪已于1998年6月2日完成了第一次发射,并成为1998年度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

丁肇中对中国的贡献?

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

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关心祖国科技发展

丁肇中虽然入了美国籍,但他深深地知道他的根在中国。为了祖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他不辞辛劳,远涉重洋,多次来大陆从事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介绍国际高能物理的发展,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合作。在他亲自指导和无微不至地关怀下,从事研究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已经在欧美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实验物理的科研人才,而且还热心为祖国培养实验物理的研究生而努力奔波。现在他受聘出任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丁肇中说:“四千年以来中国在人类自然发展史上有过很多重要贡献,今后一定能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在自己能工作的时间内,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2. 为祖国培养高端人才

1977年秋,丁肇中访华期间向邓小平建议中国科学院派遣物理学家参加他的实验小组工作。 自1978年1月他迎接第一个中国物理学家小组迄今十年来,已有上百人去到他的身边。他说:"与中国的合作令人满意。"他还说:" 这几年,中国科研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改善从领导到一般科技人员,都大大年轻化了。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都靠年轻人。像牛顿、法拉第、李政道、杨振宁,他们的重要发现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因此,我对科学院年轻的科技人员抱有很大的希望。"

丁肇中的话反映了什么道理?

丁肇中,是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祖籍山东日照。1974年,丁肇中发了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于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丁肇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源自于在他获诺贝尔奖时,决定用中文发表演讲。这在诺贝尔奖80年历史上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所以遭到美国驻瑞典大使的强烈反对。

但丁肇中认为:“往昔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在演讲的时候都用英文或法文,唯独今天我这个中华儿女首先得用祖国的文字中文来演讲,然后再用英文!”

丁肇中的这番话,体现了华侨华人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尊自豪,一方面,丁肇中小时候在战乱中的中国长大,很喜欢中国历史,更懂得国家强大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根、梦、魂都始终在中国,情系桑梓、情系乡里,乡音不改鬓毛衰。

丁肇中为什么学物理?

丁肇中祖籍山东,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谈到自己至今还坚持科研的主要原因,他毫不犹豫的说是因为兴趣。而当年他从理工科转到物理系的时候,母亲并不赞同。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丁肇中

 

她(母亲)说学物理的人要特别有天分才可以,换句话说我没有天分,我就跟她(母亲)说,一个人在世界上只走一次,你要靠自己的兴趣向前走。

 

丁肇中称,作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要始终坚持做好自己,他会向前辈科学家请教,但是他绝不会什么都听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