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的结局? 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

窦婴的结局?

窦婴后来被汉武帝灭门了,全家都被杀了。他当时与汉武帝的舅舅争夺一个位置,结果没有争过人家,然后因为自己犯了一些错误然后被杀了,所以结局也是挺惨的。有的时候一个人要认清楚自己的实力,实力不行的时候该认,怂的时候就要认怂,不要太过于强硬,不然的话解决是很不好的。

窦婴的结局? 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

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

汉景帝四年(前153年)汉景帝立刘荣太子,派窦婴担任太子的太傅。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

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但由于王太后的压力,灌夫仍被判为族诛。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汉武帝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与窦婴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君之罪行。被弹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别监狱里。

汉景帝时,窦婴曾接收过他临死时的诏书,那上面写道:“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灭族,情况一天比一天紧急,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向汉武帝说明这件事。窦婴便让侄子上书向皇帝报告接受遗诏的事,希望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召见。奏书呈送汉武帝,可是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却没有景帝临终的这份遗诏。这道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中,是由窦婴的家臣盖印加封的。于是便弹劾窦婴伪造先帝的诏书,应该判处斩首示众的罪。

元光四年(前131年)冬天,灌夫和他的家属全部被处决了。窦婴过了许久才听到这个消息,听到后愤慨万分,患了中风病,饭也不吃了,打算死。有人听说汉武帝没有杀窦婴的意思,窦婴又开始吃饭了,开始医治疾病,讨论决定不处死刑了。依然有流言蜚语,制造了许多诽谤窦婴的话让汉武帝听到,因此就在当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将窦婴在渭城大街上斩首示众。

窦婴的能力?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汉景帝的表弟。窦婴为人正直,有见识有能力,是景帝和武帝朝重臣,曾官至丞相。同时窦婴又是个情商不高,不善权谋,情绪化严重的性情中人。这导致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屡屡失误,最终落得被处死的悲惨结局。

一、谋事不谋身的朝廷栋梁

窦婴虽是儒生,却在七国之乱中担任过大将军,立下了大功。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朝廷举荐了袁盎、栾布等平乱功臣。

二、是领兵据守荥阳,重点防范赵、齐两国的军队突破防线入关中。

为了鼓舞士气,窦婴将皇帝赏给他的数千两黄金,全部放在大将军府的走廊上,让将军们根据各自需要,随便拿取,他一文不入自家。

七国之乱平定后,窦婴和周亚夫功劳最大,窦婴因此被封魏其候。

窦婴怎么灭族的?

没有被灭族,窦婴有一个至交灌夫,在一次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敬,于是便被逮捕入狱。窦婴为了搭救他而在朝堂上与田蚡辩论,但最终还是没有救下好友,灌夫被处死。窦婴最后也因为“伪造诏书罪”被弹劾,并于元光四年被斩首。

关于窦婴被斩首示众的问题,史料上记载的只是他一个人被杀了,而被灭族的是他的好友灌夫。虽然没有记载,但是理论上来说,窦婴是不会被灭族的。首先,汉武帝要顾及窦家的势力,窦太后已死,但窦婴是窦太后的亲侄子,仍然有着皇亲的身份。其次,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期的窦婴也算是三朝元老了,且他本身也是一个贤能之人。最后,就是汉武帝心里其实知道窦婴是被田蚡等人陷害的。

因此,归结种种原因,汉武帝在杀了窦婴之后,应该不会再对他的家人下手了。窦婴并没有被灭九族,但是关于他的后代,史料上却没有详细的记载。

汉武帝与窦婴最后一次谈话?

汉武帝与窦婴最后一次谈话。在电视剧中,窦婴是汉文帝的皇后外甥。深受汉景帝的宠信。窦婴为了救自己的好友,拿出了汉景帝临终前交给窦婴的遗诏,可惜被丞相和王太后提前知道,把存档的遗诏烧毁,使得汉武帝不得不杀了窦婴。汉武帝告诉窦婴,他应该把遗诏提前交给他,如果他自己拿到,会被历代君王所忌惮,不会让君王容忍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