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亭的诗句是谁写的?
是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全诗如下: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爱晚亭的故事?
爱晚亭的来历是由湖广总督毕沅更名而来。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
爱晚亭上枫叶愁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画着蓝江中悠悠的水,爱晚亭上的枫叶也好似和我一样的愁。
出自《唐寅诗集》中“我爱秋香”的一首藏头诗。
全诗如下: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唐寅,字伯虎,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不去岳麓书院可以看到爱晚亭吗?
爱晚亭是岳麓山中观赏红叶秋景的好去处,每当深秋时节,爱晚亭四周被层层红叶所包裹着,异常美丽。
爱晚亭位于长沙岳麓山内,从风景区南大门的东方红广场,沿着上山的小路,步行约10分钟左右,就可以来到这里。你也可以在游览了岳麓书院后,从书院的后面,沿着上山小路步行到达这里。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现今游客看到是建国后大修过的亭子。
爱晚亭指的是谁?
在湖南省有个岳麓山。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而且植物资源丰富。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枫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葱。山涧泉流终年不涸,颇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橘满挂枝头,使得岳麓山更加景色艳丽。在这个美丽的岳麓山有一个始建于宋代的书院,名为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内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是一出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的书院。1792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岳麓后清风峡的小山上建造了一座亭子。亭子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部的4石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蔚为壮观。过去,清风峡遍布古枫,每到深秋,满峡火红,故将亭子取名为“红叶亭”,也称“爱枫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改名“爱晚亭”。但是在民间关于爱晚亭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传说。亭子建成后不久,江南年轻才子袁枚曾专程来岳麓书院拜访山长罗典,但罗典这时已经名满天下了,根本不屑于见这样的后起之秀,袁枚知道了,倒也不生气,也不言语,转身就上了山。袁枚到了清风峡,只见这里三面环山,枫叶红的像火,中间开阔处有座亭子,石柱子,琉璃瓦,飞檐高挑。亭子的匾额上写着“红叶亭”3个大字,柱子上刻了一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袁枚看了对联,不住点头,望望匾额,好像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来。他离开了清枫峡,参拜了麓山寺,观赏了白鹤泉,登上了云麓宫,才兴尽下山。在岳麓山上,袁才子诗兴大发,见一景就题一诗,唯独到了这红叶亭,他只抄录了杜牧的《山行》诗,把后两句抄成了“停车坐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故意漏了“爱、晚”两字。罗典听说后,也跟着上了山,一路上,他见袁枚的诗,才华横溢,不禁赞不绝口。到了红叶亭,一见这两句,罗典一下子全明白了,心想:这首诗独独漏了“爱晚”两字,这是在变着法儿说我不爱护晚辈呀。罗典顿时心生惭愧,就把这亭子改名叫做了“爱晚亭”。从此以后,罗典再也不傲慢了。每有文人上山,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熟悉不熟悉,总是客客气气地接进书院,热情相待。不过传说归传说,据史料考究,真正给爱晚亭改名的是当时的湖广总督毕沅。毕沅那时正任湖广总督,常到岳麓山爱晚亭一带游览,毕沅与罗典有多年的交谊,后来毕沅在一次游览岳麓山的时候将亭子改名为“爱晚亭”。在罗典的《次石琢堂学使留题书院诗韵两首即以送别》诗后有一条自注:“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名曰‘爱晚’纪以诗。”这个自注也充分说明了,毕沅才是真正给亭子改名的人了。爱晚亭具有浓厚的悲秋情怀,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借着杜牧的《山行》这首诗取名“爱晚亭”。杜牧的《山行》诗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诗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游赏枫的画卷。山路弯弯曲曲,蜿蜒伸向山头。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停车领略,这绚丽的色彩堪比江南春日里鲜艳的花朵。这首诗是诗人在长途旅行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应。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停车观赏。“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关于结束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清代诗人黄叔灿《唐诗笺注》写道:“‘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清代诗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也写道: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悲秋意识”牢笼的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但杜牧的诗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赞美了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悲秋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主题,红叶簇拥下的爱晚亭也有美秋之美,所以此亭取《山行》命名“爱晚亭”正是合适,更加衬托除了爱晚亭秋季的美景。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南方担任官职,诗中的山正是今天的岳麓山,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才有了今天岳麓山上的爱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