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周处典故? 三国周处哪里人?

三国杀周处典故?

三国杀逸事典故:斩虎除蛟归来,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关于周处的典故,你又有多少了解呢?乡害与除害,一个“害”、一个“除害”,看似意义矛盾的技能背后又有多少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可见于《世说新语》,初中课本就曾收录了这篇文言文。年轻时的周处为祸乡里,被乡邻们公认为三害之一。有人出了个主意,让周处去对付其余两害。周处武艺高超,与其缠斗,几日未归。乡邻们以为周处在除两害时已经牺牲,就记载周处的功勋为“除三害”,其中正包含周处自己。回到乡里后,周处看到了乡邻们欢庆“除三害”,才认识到乡邻们如此忌惮自己,最后幡然醒悟。

 

关于周处除掉的其余两害,有心人可能已经发现了,正是周处武将原画中胯下的白额虎和背景中的蛟龙。有一说一,周处原画是真的帅。“小小孽畜,还不伏诛”,正是周处除害的台词,所言就这两害噢。

 

不过,可能有些人就很疑惑,若周处的故事仅是如此,按照三国杀的规则,为什么周处不是群势力,他和吴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历史中真实的周处是周舫之子。由于周处所处时代以为三国末期,《三国志》中并无太多对其的记载。不过《晋书》中有周处斩虎杀蛟的记载,周处在“除三害”之后,前去吴郡拜访当时的名流大家陆机、陆云。陆云告诉周处古人贵能知错就改,现在正是周处创立功业的好时机。周处由此励志好学,变得能文能武。后来就在吴国为官。吴国灭亡后,周处就效忠晋朝,为人刚正不阿,最后在讨伐外族叛乱遇害于沙场。但是,周处并没有忘记吴国,《三国志》中《吴书》的撰写就有周处的功劳。

 

聊回武将本身,欲晗在某一期攻心武将盘点中解析过周处的武将技能,感兴趣的可以去前几期看看哦。乡害除自身外全场减手牌上限,周处手牌中的装备牌只能视为酒的机制提高了他的输出能力,造成伤害后随机装备置入装备区,优先顺序为:武器、防具、加一、减一。 除害自身摸一张然后无损拼点,拼点胜利可以观看敌人手牌以及过牌,相当于sp攻心了。

 

总体来说,周处的两个技能都只参考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如果以周处改过自新以及为官刚正的角度来设计也是一种不错都不想法。不过 ,周处除三害也是知名度很高的一段故事了,以此为切入点三国杀设计了周处的两个技能,给大家更多探索的余地,也是对三国历史的一种宣传了。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只将目光局限于游戏本身,多去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中真实的武将。这样,下次朋友问你为什么玩三国杀时,你可以自豪地说在借机了解三国那段乱世有趣的历史,让朋友对你刮目相看哦。

三国杀周处典故? 三国周处哪里人?

三国周处哪里人?

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新平太守、广汉太守、御史中丞。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变,遇害于沙场。代表作有《默语》、《风土记》、《吴书》。

义兴三害指的是什么?

故事发生在西晋初年,周处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称为义兴“三害”。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还是周处。

周处知错文言文?

 

周处知错文言文翻译?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终于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以求指点)。(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扩展资料:

 

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无论时候早晚,总能有所成就。

 

文章写得十分精炼,无论从周处早先的“凶强侠气”、危害乡里,还是后来勇于改过、痛改前非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精心选才,“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本文也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义兴“三害”之首,即使杀虎斩蛟也得不到人们的谅解。难得可贵的是周处能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过失,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悟,弃恶从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周处的祖先是谁?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