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芙蕖在名字里面是什么意思?
⒈ 亦作“芙渠”。荷花的别名。
引《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荷花的别称及出处?
1、莲花。在称赞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以外,还可以用“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来形容荷花生长的旺盛与美丽。其中,莲花就是荷花别称,也是大家较常用的一个别名。
2、芙蓉。我们常用清水芙蓉来形容美貌的女子,其实芙蓉也是荷花的一个别名,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丽的女子就像芙蓉一样,有着美好的身姿与容颜,令人心醉神迷
3、芙蕖。荷花还有一个美丽的别称,叫做芙蕖,也被写作芙渠,其名字来源于《尔雅·释草》中“荷,芙渠。”在曹植的《洛神赋》中,他还用“灼若芙蕖出绿波”来形容女子出众的美貌。
4、菡萏。对于未曾盛开的荷花,也就是荷花刚刚长出来的花苞,可以称之为菡萏。在李商隐的《赠荷花》中曾写到,“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来形容其自然天真的美丽花姿。
5、玉环。说到玉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其实荷花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玉环。相传在唐代苏昌远遇到一位美丽的素衣女郎,赠他玉环一枚,随后他在荷花花蕊中发现枚一样的玉环,因此又将荷花叫为玉环。
6、溪客。荷花在水中生长,经常可以在小溪中看见其美丽的身影,故其又被叫做是溪客,还可以称之为静客。荷花的这一个别称,是用来描述其生长环境为溪边,并且称赞其安静娴雅的气质。
菡萏与芙蕖的区别?
芙蕖和菡萏的区别是根据荷花不同时期的生长形态而区分:
1、芙蕖是指已经开花的荷花,即盛开的荷花。芙蕖是睡莲科莲属植物,即已经开放的荷花,古代称法,荷花的别名。出自《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2、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即荷花的花苞。菡萏是莲科莲属植物,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出自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寧復忆扬州。”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扶渠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夫容。”按照《说文解字》的意思,芙蕖没有开是菡萏,开了之后,叫芙蕖。显然,把这些词汇总一下:芙蕖,菡萏,指的都是荷花,状态并不相同,芙蕖指的是已经开放的荷花,菡萏指含苞未放的荷花。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年5月版)均解释“菡萏”为“荷花的别称”。《学生辞源》(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也解释为“荷花的别称”,其给出的书证是明代李渔《闲情偶寄》中《芙蕖》的一段:“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此句翻译的意思是:等到(荷花的)花蕾变成荷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便相继开放了,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由此得出“菡萏”就是荷花的花蕾。
芙蕖;什么意思?
芙蕖又名:莲花、荷花、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 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科属:睡莲科、莲属。【伽蓝】 (一)[梵samghrma]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又作僧伽蓝。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然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后世,一所伽蓝之完成,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七堂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