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课文原文内容?
《走月亮》课文原文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走哇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
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月亮解析?
《走月亮》中的走月亮的意思: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以前江苏地区的妇女,在中秋夜要“走月亮”。一般是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拜佛庵,或举行文艺活动。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云南洱海走月亮的习俗?
云南的走月亮是一个习俗,在中秋夜女人们盛妆出游,踏月彻晓,结伴在月下游玩,互相拜访,走访,或者举行各种文艺活动称为走月亮。
云南的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走月亮,出自清 顾禄 《清嘉录·走月亮》:"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中秋木樨插鬓香,姊妹结伴走月亮。夜凉未嫌罗衫薄,路远只恨绣裙长。还有一个习俗是要走三桥,不能重复的走完三座桥。这就不仅动体力,还须动智力。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
走月亮中心思想?
《走月亮》是吴然写的一篇文字优美、意境幽远的抒情散文,文章从孩子的心灵感受出发,描绘了一幅秋天月夜下的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充满了童真气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本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走月亮写的是云南的什么?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在云南生活生长之中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同时写出来了云南故乡走月亮的有趣习俗。
我国云南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阿妈深深的爱和对故乡走月亮习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