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是指哪个阶段? 中学生应该做的事情10条?

中学生是指?

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2-18岁左右。在中国大陆中学教育由初级中学(初中)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

初中生读完初三后会有以升入高中的中考,成绩上线者可以进入高中或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甚至部分大专院校还可以直接招收一些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的大专课程。

中学生是指哪个阶段? 中学生应该做的事情10条?

中学生应该做的事10条?

中学生要遵的规矩:

 

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3、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4、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和规定。

 

5、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6、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7、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8、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9、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0、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中学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他们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发展较快

中学阶段是人的智力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主动性,有意义记忆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的知觉更具目的性和系统性,更仔细和深刻,能发现事物的细节、本质和因果关系,能更多地用理解识记的方法记忆教材,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

此外,中学生还表现出选择性强的特点。那些他们认为与自己升学和就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和内容,往往能够认真对待;而一些被他们认为与自己未来关系不大的学科和内容,通常可能忽视或不愿学习。

他们能较够主动完成繁重、困难的学习任务,学习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自觉安排复习时间,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发展较快。

二、社会责任感和世界观开始形成

中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身心发展已接近成人,中学学生表现出更广泛、更强烈的社会积极性和责任感,中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许多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但这类思考往往带有片面性和肤浅性。

中学生对个人的理想及人类的共同命运都表现出美好的憧憬和极大的关怀,但他们的理想中还缺乏现实主义的内容,对一些价值观念的认识也不够全面。

三、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出现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中学生个性趋向成熟稳定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能对自己、对他人做出比较深刻的评价,开始学会从各种角度比较全面地评价他人和自己。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 包括自己的身高、胖瘦都开始在意了,有的甚至因为自己外在形象不满意而自卑。他们会开始注意穿着打扮,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2.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小学时孩子更关注别人,关注自己的外部世界。而现在他们经常会反问自己:在别人眼里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的能力、我的人缘究竟怎么样?为什么我会不如别人?等等。

3.自尊心强孩子会希望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包括家长。孩子开始希望得到父母及朋友的尊重,不希望父母总已责骂的语气和他说话,他会认为自尊心受到伤害。

随着生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孩子在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这时的孩子不喜欢家长把自己当小孩一样训斥,不喜欢大人重复的唠叨,特别不喜欢不平等的交流。同时喜欢模仿大人。男生模仿父亲的行为,女生模仿母亲,当然其中的模仿行为也包括消极的,如吸烟喝酒,化妆;还有的想要享受成人的权利,如谈恋爱。模仿家长的思维。

四、独立性增强,叛逆心理出现

随着生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孩子在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见,并回坚持,为独立处理事情奠基。这时孩子往往表现得很叛逆:一种是外显的,直接和父母顶嘴冲撞,不管父母说的是对是错,一概不接受;另一种是内隐的叛逆,表面上虽不反抗,但内心或行动上却对父母说的置之不理,同样另父母头疼不已。

孩子们的反抗对象首当其冲的是母亲,其次是父亲,也有反抗老师的。上小学时,家庭有如守护自己的城堡,不管在外边遇到一些什么不顺心的事,一回到家就觉得平安。而到了初中,父母就变成了对自己行动乱插意见、横加干涉的人。有的询问本来出自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但孩子却认为这是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束缚自己而不愉快。虽然叛逆心理在初中学生中都有体现,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家与父母无理取闹的,他们的反抗与父母的刺激有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家长绝对权威主义的家庭,孩子叛逆性较明显。

五、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自控能力弱

这一时期情绪情感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各种矛盾所致。如生理上接近于成人,而心理上离成人标准还很远;自己认为自己有了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却又不被社会承认;对过去的依恋和对将来的迷茫等等。他们时而处在情绪的颠峰,时而处于低谷。这时孩子的苦恼、困惑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发泄,那就是找人倾诉。他们对父母采取封闭式,但对朋友是开放的,他们的很多问题更愿意与同龄朋友诉说。孩子渴望朋友,希望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家长要理解。

伴随交友范围的扩大,孩子对异性也会表现出好感。我们与异性的交往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恋爱期。中学生正经历的是第二阶段,会对异性也会表现出好感,这是这一阶段孩子的正常表现,无须太过紧张,注意引导。

中学生性格分析?

 

青少年一般是指自上初中到高中毕业,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正经历从儿童转变成人角色的过渡。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们个体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表现出对自我的强烈关注,并逐步形成稳定一致的自我形象。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经验的积累,个体开始逐步形成对人生、对世界的较系统的看法和观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并趋于稳定。在道德品质方面,个体的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掌握的道德概念的数量增加,道德情感的体验中,直觉的情绪体验明显减少,伦理道德式的情感体验开始占优势。兴趣、性格等个性倾向性在进入青少年阶段后基本定性。

 

性格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选择,作为动力因素,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我们期望每一位学生都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去发展,而这需要老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重视性格在教育和发展中作用,也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差异趋利避害、因材施教。

 

中学生性格的结构特征,我们通常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态度特征

 

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要义。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在性格的结构特征中,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最重要的。

 

二、意志特征

 

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个性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一切体现意志行为的词都反映了性格的意志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三、情绪特征

 

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比如有的朋友之间吵架以后三分钟就和好了,有的则需要过一两个礼拜,这都反映了不同个体的同一思维的不同反应。

 

四、理智特征

 

指个体在感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体现出的认知特点和风格,比如有的人阅读的时候喜欢大致看看,有的则逐字阅读

中学生成长带来的意义?

中学生是从懵懵懂懂的孩童时代向青春期过渡的重要时刻,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身体上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中学生时代的成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深刻的。是走向成年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基础,阳光健康积极的中学生成长有利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