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如何提出论点? 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

历史小论文如何提出论点?

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训练技巧

 

1.理解要求,解答入规合范历史小论文存在命题形式和议论方式的区别。因此,应注意 正确审题与规范答题。首先,要判定题目 主题与解答 范围:其次,要提炼观点,归纳史实,考虑史论如何结合;最后,判定立论还是驳论,选择答题格式,展开评论。

 

立论题,一般要求依据或者确定正确的观点、结论,运用正确的理论,选取有关的史实,从正面论证某论 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层递论证,因果论证等,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几种。

 

答题格式是:指出观点正确。围绕观点或结论,按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限定范围,进行评述或论证。 驳论题,先要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及支持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弄清其错误的实质。然后展开批驳,一要 批驳对方的论点,以揭示其错误的性质;二要 批驳对方的论据,以证明其虚假或证据的不足;三要 批驳对方的论证,以揭露对方议论中所运用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逻辑错误。这样,才能驳倒错误观点,阐明正确的思想与结论。

 

答题格式

 

1.判断观点或结论的错误,围绕主题及规定范围确定正确的观点并进行史实论证,亦即对错误的观点进行驳斥的过程,最后,进行理论分析,指出错误之处及其根源和实质。

 

2.观点统帅材料观点是历史小论文的灵魂,而史论结合才构成它的身躯。当然,这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观点,它的依据就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审题和解答时,不管是否定和驳斥错误的观点,还是正确地评价人物、事件或是确定和论证正确的论点,都应该选准理论观点和有关史实,进行评论,否则将离题千里,不合要求。

 

3.着眼重点,训练多向思维历史小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应用和分析论证的能力,虽高于教材,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设计命题。因此,在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指导学生多向变换角度分析教材,升华认识,十分有助于学生解答好历史小论文题目。

 

变换基础知识认识角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 提供材料或观点,创设新情境,以深化认识,提高分析能力。一种是 对已形成结论的知识问个“为什么?”以训练归纳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还有一种是 联系相关知识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比较分析的能力。

 

4.重视渗透、迁移,全面提高学科能力尽管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对广大师生来说是新问题,而且比分大,难度高。但我们只要充分发挥技能迁移的作用,重视学科知识与答题技巧的相互渗透,完全可以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捷径。

 

所谓迁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指 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后来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叫正迁移,起妨碍作用的影响叫负迁移。我们要利用的当然是正迁移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解题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历史小论文的答题要求。

 

审题思路方面,我们能迁移的知识与技能有:

 

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文 正确释读与概括的能力,议论文 立论与驳论的技巧,以及文字表达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基本功。

 

②政治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③历史本学科中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规律。

 

解题技巧

 

(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 关键词。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 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 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三)、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 写好开头。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 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同时,一定要 讲究格式。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 分段,突出结构。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 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答题思路

 

1、 阅读审题:可 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再审题目中 特别强调的要求。这样做即可克服阅读的盲目性,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论文不会游离主题。可是,在实际考试中偏离主题的论文大有人在。要有自己的思考,写成流水帐。

 

2、 确立主题:对于史论题,由于题干题目已经提供,只要略加改造即可。改造的思路是,让观点明确即可。

 

3. 草拟小标题:材料式的小标题(分论点)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提出,小标题不宜太多,否则变成罗列史实的帐单了。

 

4、 撰写成文: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A.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和小标题,要明确、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B.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题目所给材料,相关历史事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

 

C.论证是用理论(文明史理论)做指导,选取典型的事例或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点。

 

D.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

 

一篇好的应试小论文 标准:

 

①主题明确符合要求,力争富有创意。

 

②论据充实,引用的材料恰倒好处。

 

③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详略得当。

 

④结论正确,首尾呼应。能由感性知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能抓住本质,给人以深刻启示。

 

⑤语言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要 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 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和虚构夸张的散文化倾向。

 

观点评析类

 

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 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 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以这道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解题步骤及方法

 

1.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 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步,做到 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历史小论文如何提出论点? 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

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

高考中,历史科目的简答题倒数第二题都会有一小问,是要求写小论文,分值一般是在9分左右,属于开放题型,虽说是小论文,但实际上就是材料论证题,很多同学看到这种题就头疼,事实上这种题难度并不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解这类题的方法。

 

明确题目要求

 

解题前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我们以2020年江苏卷的历史卷为例,题目要求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在要求的基础上开始确定小论文结构,组织答案。

 

评分标准参考

 

我们再来看看这种小论文题的评分标准,以下为某地高三模拟考试中历史小论文的评分标准,该地此题满分是10分,不过各评分标准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如何组织答案?

 

仔细阅读材料,挖掘出关键词,确定自己的观点,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确定了观点才有下一步的论证观点;其次要围绕观点,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在稿纸上罗列出要用到的论据,然后安排论据用在哪些地方合适,这一步要安排好小论文的结构;最后就是开始下笔开始写答案,动笔写时,因为有字数的限制,语言要精练,运用学科语言,避免口语化,要紧扣材料,注意史论结合,有史实还要有论证。

 

此类题还会有不同的题型,有的材料是一个图表;有的则在题中就给出观点要求评价材料中的观点;有的则要求从一段或多段材料中自行提炼出观点,然后加以论证。所以这类题往往最难的一步就是提出观点,提炼出了观点,后续的论证相比较而言就简单了。

历史小论文,200字,急?

教育与东莞发展 翻开历史文献我们会发现,东莞是个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的城市,虽然那时的东莞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和如此庞大的人口,但已经有了明显的文化趋势,因此东莞是个不断发展的重镇。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东莞有一个小市镇发展到了现在的百万级人口大市,东莞的教育也随之 提高。 众所周知,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教育。因此东莞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这点东莞做到了,作为有名的侨乡以及有众多外商企业的进驻,是东莞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珠三角的市场广阔,广东省的劳动力丰富,以及由众多搞笑聚集在南方,科技实力日益上升,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公路高铁、航空海运等多种立体交通网的不断完善,是东莞在几年内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外向的高速发展的工业城市。有了这些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东莞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的文明源于长期的积累,当代的文明源于时代的发展。虽然东莞有先天的优势:文明积累和经济条件,但也有后天不足:落后的治安和大量农民的涌入使总体的文明质量降低。因此,我们要汲取经验,发挥先天优势,继续发展经济;也要弥补不足,把城市安全搞上去,把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提上去,这样东莞才能能为一个现代化的优秀城市。

5 历史小论文: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历史小论文(200字左右)?

理性看待旧中国的发展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经历了一段落后,摸索前进的道路。

虽然之间有许多挫折,但总体仍是在发展。这其中有许多的历史人物做出了贡献。其中首推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经历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推行洋务运动救国。虽然他签订了许多耻辱的条约,但这并不妨碍他引领旧中国科学的发展,确实打造了较为先进的北洋水师。当这些运动都不能救国的时候,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使得中国的文化有了新的启蒙,直接导致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带领下发起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的进步。当思想氛围进步到一定的时候,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了中国,从此有了共产党的成立,有了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有了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的诞生。纵观100来年的奋斗史,有过曲折,迷茫,甚至错误。但这都不能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中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