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出手,不要让手机牵着孩子的鼻子走
暑假的某一天,班级群里一位家长发了一则消息:XXX在家天天玩手机!看到消息,我第一感受是无语,正值暑假,孩子们都在家,在家长手里,自己孩子在家玩手机却在班级群里抱怨,孩子不是所有时间段都归老师管的。本不想搭理这位家长,后来静下心想想,这位家长的做法正是其面对孩子玩手机而万般无奈的体现,最后我还是礼貌性的回复了她,建议她严加管理。
近年来,很多家长苦于孩子的手机瘾而无能为力,孩子玩手机成了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孩子玩手机的危害无需多言,即便是孩子本身也知道。我想家长们生气、无奈之余应该思考孩子手机上瘾的原因以及如何真正有效的严加管理。
孩子的手机瘾从哪里来?
溯源孩子的手机瘾其实并不难,只是大部分家长并不愿意承认孩子的手机瘾正是来源于家长。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其实都源于家长不良的榜样。其实家长一旦彻底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只是时间问题。
家长本身就有手机瘾。自智能手机普及后,一个新鲜的词也随之出现,那就是“低头族”。这一词语形象的表达了当代大部分人的现状,低头玩手机已成为一个随处可见、随时可见的社会想象。低头族的家长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榜样,以至于我们会发现很多即便三四岁的孩子也能张口来两句网络流行语或者火爆抖音的音乐。
家长忙用手机代替陪伴。现今社会快节奏的繁忙状态可以说遍及各行各业,衣食住行等成本的增加让很多家长疲于奔波,无暇顾及孩子,部分家长就选择了用手机代替陪伴,孩子便从开始的看动画片,到刷短视频,到拍短视频,到手游......最后沉迷手机而无法自拔。
让孩子远离手机要趁早
培养孩子兴趣,让孩子有事可做。很多成年人玩手机是因为无聊,其实孩子也是。孩子在无事可做的时候会和成年人一样感到无聊,甚至要比成年人更无聊,受年龄限制,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有限。家长要在适当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变的有事可做。很多人觉得培养兴趣的难度很大,也不知道如何培养,或者培养孩子哪方面的兴趣。
有人说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其实孩子还有一个天性往往被家长所忽略,那就是天生的好奇心。在孩子学会走路、说话后,他们对世界的感知更多,对所有他们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就会越强烈,这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的求知欲。所以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能够静下心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孩子一起培养某种兴趣,这对孩子将会是终生受益的。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培养的兴趣有很多,诸如:拼积木、画画、读故事绘本、简易手工......
用电视代替手机,让孩子学会节制。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网络和电子产品并不现实。合理的利用网络其实也可以让孩子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可以鼓励孩子看一些有意义的动画或者其他电视节目,但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与孩子约定什么时间看,看多久,引导孩子学会节制。
树立威严,让孩子心存敬畏。很多家长头疼孩子手机瘾大,而且不听管。显然这是家长在早期并没有在孩子心中树立足够的威严,孩子心中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不听劝阻,放任自己。很多家长在和我沟通时,总会提到孩子玩手机,怎么管都不听。我反问家长:手机在谁手里?
我想很多家长所说的管不了,其实是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其并没有下定决心去管,说到底还是溺爱的想法在作祟。就像我跟家长说的,孩子要手机不要给他,他总不敢硬抢吧?如果真有孩子硬抢,那家长应该反思自己对于孩子的溺爱已经到了怎样的一个程度。
孩子不是机器,是和我们一样有着复杂情感、思想的人,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既需要简单粗暴,也需要耐心劝导。既然身为父母,我想我们不如再无私一点,放下手中的抖音、王者荣耀、麻将......把耐心给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只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都不算晚,当然,能趁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毕竟防患未然比亡羊补牢好。
不要让手机牵着孩子的鼻子,然后又让孩子牵着我们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