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有什么作用(1招让鸡肋的略读课文发挥奇效)

1招让鸡肋的略读课文发挥奇效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会遇到一些带*号的课文。很多新老师一开始只知道这类课文不需精讲,对这类课文的叫法也是五花八门,“选读课文”、“自学课文”……其实这类课文有官方的叫法,即略读课文。如果仔细观察,老师们会发现,在教材的目录页对这类课文有明确的标注。

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有什么作用(1招让鸡肋的略读课文发挥奇效)

略读课文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讲的。略读课文在内容上对字、词、句、段、篇的涵盖上没有精读课文范围广泛,知识含量也相对较低。从定义上来说略读就是粗略地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略读课文的目标提出了要求:粗读课文,知其大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略读课文却成了很多语文教师“食之无味,去之可惜”鸡肋般的存在。

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有什么作用(1招让鸡肋的略读课文发挥奇效)

精讲吧,一是会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没有必要,毕竟考试涉及到略读课文的题目几乎没有。不讲吧,毕竟是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所以,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上精读课文的模式进行略讲,但效果不佳,只是走过场,寻求心理安慰。(反正考试几乎不考,而我也讲了。)

那么略读课文真的只能沦为鸡肋吗?这样利用略读课文,也许能收获奇效。

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将略读课文变成单元小测验。

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会安排对应的3-4篇课文,略读课文往往是本组课文最后一篇。在面对是精讲还是略讲的困惑时,我们完全可以将略读课文设计成本组的单元小测验,一来可以巩固学生本组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二来可以检测学生对于本组课文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第三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可以将小测验设计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选取本组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以填空或连线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察。

第二部分,阅读提升。这一部分可以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相结合,在检测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掌握程度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课文为例,首先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有什么作用(1招让鸡肋的略读课文发挥奇效)

本单元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这一目标会在本组第三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做重点讲解。在设计以略读课文《黄继光》为主的单元小测验时,可以选出《“诺曼底”号遇难记》中重点语句,让学生回忆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再以此为基础,针对《黄继光》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应的题目。检验单元学习目标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当然围绕略读课文设计的阅读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设计概括大意,总结主题等考试中常见的题目。

第三部分,小练笔。针对单元习作目标,挑选略读课文中的经典语句或段落,让学生利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进行仿写,达到练笔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方法因人而异。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现有模式而停滞不前,要基于学情和学习内容进行适当创新。总之,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的提高只会来源于教师课前、课后的付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