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哪些(教师课堂引导包括哪些方面)

课堂引导接地气,学生接受更容易

尽管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但一线教师都清楚一味强调以学生为主,让老师少说话的“生本课堂”并不符合实际学情。教学过程教师仍然且必须处于主导地方,但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也并不可取。

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哪些(教师课堂引导包括哪些方面)

很多老师会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但似乎开窍慢,很多知识反复的讲解,仍然不能理解。我觉得一方面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关,一方面和现在的教材内容有关,尤其是语文。

现在的语文教材经过多次改版,更加强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很多课文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很难理解,那么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引导。

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哪些(教师课堂引导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哪些(教师课堂引导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的引导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或以学生的生活原因作为引导的事例材料会更接地气,学生也更易理解和接受。

前几天,在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便有过这样的一次引导。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在讲到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时,我和学生之间出现了僵局,学生似乎不太明白这个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表述。

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哪些(教师课堂引导包括哪些方面)

上课之前恰好有学生报告说班上同学A 和同学B打架了。具体情形是这样的:A在B 那里背书,背书过程中产生了一点小矛盾,A便把书扔在B身上;于是A和B就打架了;我听说后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他俩保持握手言和的姿势站在教室前面。

正当我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时,我想起了刚刚打架的这两个学生。

于是我打算用这两个学生打架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我将这两名学生打架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分为了三个事件:事件1.A找B背书闹出矛盾,A将书扔在B身上;事件2.A和B矛盾升级打了一架;事件3.A和B被我批评教育后被罚站。

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事件的关系,学生立马就来了兴趣,个个眼里放光,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

见时机成熟,我叫停学生的讨论。继续引导学生想想此时此刻他们看到的A和B打架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学生齐刷刷地看着A和B笑着说道握手言和地站着。

我顺势引导那么事件3就是结果,那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因为他们打架。

我接着引导,那就是说事件2导致了事件3的发生,那他们为什么打架呢?

学生答道因为事件1,

我提示到,也就是说事件2和事件1其实是连续的,没有事件1就不会有事件2,更不会导致事件3的发生。而如果不是事件1中A把书扔在B身上,A和B也不会发展到打架的地步。

根据提示,大部分学生已经明白事件2和事件1的发展,而事件1和2是事件3 的起因。

再回到课文中的这个问题,学生便理清了思路,也理解了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哪些(教师课堂引导包括哪些方面)

当然,也许这样的举例并不恰当,但学生往往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更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并将其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引导变得更通俗易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