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情景默写题(高考情景默写背诵方法)

高考情景默写,一个顺序四句口诀送给你

高考常见情景默写题(高考情景默写背诵方法)

从来真情留不住,自古套路得人心。然而,在语文的应试上,套路有,但不见得总管用。比如情景默写,你来说说有何套路?

小苏浏览了市面上常见的备考教材,关于情景默写,能说的基本很少,为什么?

高考语文试卷中,情景默写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样,是在试卷上直接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题目,所以,你记住了理解了,这5分你就得到了。记不住,理解错误,这5分你就没有。有何套路可言呢?

因此,关于情景默写,能说的就是记忆的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记忆顺序和易错点,小苏将它归结为一个顺序和四句口诀。

高考常见情景默写题(高考情景默写背诵方法)

以全国卷为例,推荐背诵篇目是74篇,包括初中60篇,高中14篇。在平时备考过程中,为了防止增加高三的备考压力,小苏一般建议学生采取这样的记诵顺序:

先初中,后高中;先短诗,后长文;先韵文,后杂文。

为什么安排这样的背诵顺序?

那是因为小苏发现好多学生到高三后,对于初中的篇目能流利地背诵,但对高一高二的篇目却印象寥寥。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初中相对高中,学习压力较轻,学习内容简明。因此,每次刚带高一,我都强调学生先回忆记诵初中的篇目。而74篇中从背诵难易来说,短诗容易,长文难;韵文容易,杂文难。确定这个顺序后,逐一开始突破。一般来讲,背诵时按周次轮回,一般一周一篇长文,两篇短诗;三周后再巩固前两周的文章,隔三差五再抽时间随机抽查,最起码保证背诵篇目的全文可以完整流利地背下来。到了高三,再进行针对性的理解性默写训练,保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完整,从“能写上”达到“能写对”的目的。

高考常见情景默写题(高考情景默写背诵方法)

记诵全篇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默写了。而默写要记牢记以下四句口诀,对此进行针对性训练:

生僻通假要写对,音形意义分辨清。虚词语序莫忘记,语境修辞题审清。

这四句分别指出了情景默写常见的“设误”热点:

首先,名篇名句选自古文,古文篇章中难免有已经不再使用的生僻字,比如“砯崖转石万壑雷”的“砯”,比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中的“隰“和“泮”,这些字笔画繁杂,学生会背不假,但不一定写得上,因此只要一考上,哪怕少写一笔,这道题也是无法拿分的。此外还有我们最头疼的通假字,古人因为没那个字,随手一借,导致千年后的学生头大,比如“君子非异也”中的“生”,比如“举酒属客”中的“属”,很多同学如果根据文中的音来记诵,那么就只能得零分。因此在记诵默写时,一定针对生僻字,通假字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巩固。

其次,汉字里有许多同音异义字,形近异义字,同义异形字,这为学生默写制造了一定的障碍。比如学生会将“三顾频烦天下计”的“频烦”写作“频繁”,比如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萧“写作“潇潇”,或者将“相与枕藉乎舟中”的“藉”写作“籍”,由此导致背会了还是写错,与满分交臂失之。突破这一现象的办法依然是针对性的训练和突破,一次写不对,就两次三次,再到第四次,直到分辨清楚,写对为止。

第三,汉语是通过虚词来表达语气,构成语法意义的,古代汉语尤其如此。虚词因为没有实际意义,加上理解难度稍大,所以很容易被同学们忽略,由此造成失分。比如“君子生非异也”,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些之乎者也是让句子意思完整的要件,不能疏忽,可偏偏有很多同学漏写或写错,由此导致失分。针对这种错误,小苏一般建议在背诵时就要熟读成诵,以免漏写错写。

第四,高考专家在设置情景默写时,题干的设置有明确的指向,比如关于营造出某种意境,或者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比如今年的全国2卷“苏轼在《赤壁赋》中有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这道题指向非常明确,就是写乐声的,而且是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那就只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可以填写。因此在填写句子时,务必审清题干,是哪篇文章,描写什么的,又传递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关于这类句子的考查,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或者对应的专题练习进行针对性的突破。

高考常见情景默写题(高考情景默写背诵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