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初中其实分了三类,分别是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公办民助学校。最后一类算是本地特色,说白了就是打着办得比较不错的公立学校的名义,又开了一个可以收学费的私立学校。公办学校与公办民助学校对应的有很多,比如40与求实学校、23与同文学校、28与新星学校、43与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41与越洋外国语学校、42与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前些年因为这些公办民助学校可以掐尖,收费也没那么离谱,所以招生明显更好,导致公办民助学校竟然比对应的公立学校还要抢手。对应的公立学校空有好名头,最后算中考成绩的时候都不敢单独算自己的,赶紧把那些公办民助学校的高分孩子算到自己集团名下。这就算是既在义务教育阶段利用公办的名气挣了大钱,又有拿得出手的学生成绩,算是对社会有了交代,可谓两全其美。那些所谓的教育家们对资本的追逐程度可见一斑。
这些公办民助学校规模很大,很多都超过本部的公立学校。2020年开始,政策开始转向,教育局要求公办民助学校必须摇号招生,禁止直接掐尖选拔;公办是片内招生,还可以悄悄适当点招。同时有编制的师资要从公办民助学校逐步流回公办学校。所以公立学校的生源瞬间好起来,又免学费又有好的师资谁不愿意去啊。如果说去年还有家长没有理解领悟到这个问题,那今年小升初的时候,学区好的家长千万不要再执着那些曾经辉煌的公办民助学校了。随着政策的转向,他们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而且,正处于命运转折的关键路口——要么从公办学校剥离出去,成为完全的民办私立学校;要么并回公立学校,不再收取高额费用。可以说是前途未卜了。这跟国家对三本高校的处理政策如出一辙,所以这些公办民助学校的结局可以参考今年的三本院校。
所以,给孩子选初中学校,片内有好的公办学校,必须毫不犹豫地坚定上公立;片内没有好的公办学校,那孩子成绩好就考虑点招等途径,成绩不拔尖就考虑纯粹住宿类的私立学校,比如二中南、一中东、二中润德等等。民办公助,这个需要摇号、交学费、师资未卜、前途不明的选项,今年请慎选。
另外,补充一点,入校只是第一步,能进好班才是目的。托关系进了好学校,但孩子成绩不好,以后都只是分母,而且是劳民伤财的分母。现在这政策也没有持续性,没有预见性,随时可能改头换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清清楚楚。这一届80后家长们要理智一些,淡定一些,更关注自家孩子,致力于提高孩子自身的竞争力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