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说说"老"

最近和学生共同学习如何写一篇散文,我跟他们讲散文中"散"是它形式上的特点,即选材范围可以上入云霄,下入地心,可以穿越远古,又可以驶向未来;语言表达形式可或叙或议,或描述或抒情⋯⋯如此自由的形式让我突然要找个话题写一写,看看自己僵化的思维还能不能在时空中穿梭来往呢?

天南海北说说"老"

近日总谈及"老"字。办公室年龄四五十岁的六〇后、七〇后占了大多数,于是这"老"字难免会被经常扯上桌面。谁家添孙子孙女了,又是谁家儿女该谈婚论嫁了。辈份都涨了,叫你一声"爷爷"或"奶奶",这瞬间脸上似乎爬上了无数细纹。岁月一日一日过,没有知觉,我总想如果有那么一个机器,可以精密地反映人一秒一秒皮肤的变化,是不是会让人更有岁月如刀、割得人疼的感觉,从而爱惜自己的生活。可是,"老"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天南海北说说"老"

怎么说呢?同事的妈妈今年六十多岁,前几年常到我们办公室,我还觉得她很年轻。可有一段时间未见她,前些日子给我同事送衣服。我偶然抬头看她,倏忽内心被什么撞到了--她为什么变成一个老太太了!脸又黄又皱,腰也略佝偻着⋯⋯这"老"字的外显的画面,也就是日子一秒秒用心在人的肌体上留下的痕迹。人不可能一秒有很大变化,可一秒又一秒,嘀嗒嘀嗒声就是"老"去的声音。顿时内心有苍茫之感,何为时间?我看别人"老"了,那我在别人眼中不也如此么?

天南海北说说"老"

突然想起贺知章老先生回乡,路遇儿童,笑问他从何处来!或许路遇其他成年人亦不熟了。毕竟几十年的时间,谁不会在岁月长河中慢慢变了色,变了形。如果你去观察一朵花,由花苞到盛放到凋零,不就是在观察人的一生么?你感叹一朵花,亦在感叹一个人。花老了,敏感的诗人特喜欢。喜欢什么呢?应该是生命的感觉和领悟。如果把人的一生浓缩为花的一生,或许人"老"去亦会成诗成画。可惜,没有多少,为什么呢?或许更多"人"的老去没有经历"盛放"的炫目吧!

天南海北说说"老"

"老"的甲骨文是什么?它应该是个会意字,一个佝偻腰的人双手扶杖。所以最初"老"字是描述人的某个年龄段的状态。汉字无法记录一个过程。其实生活中"老"它更是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人结束成长期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老"。

天南海北说说"老"

人面对必然"老"去的事实,有人过于强化在意"老",可能还在尚未双手扶杖时就以此为借口懈怠。"老"一旦成为心态,它会改变精神状态和做事状态。有人则漠视"老"字,拜登年近耄耋,登上总统之位。中国人认为含饴弄孙、静侯夕阳落下的年龄,他选择做一件完成自己心愿的大事,而"老"又算什么。即使登飞机连续三倒,他最终还是回头向世人敬了个军礼。我不知拜登当时如何想的,但中国人更多的评论是"他只是个老人,除去总统身份"。撇开民族感情,站在人类的角度,我们应该敬畏这种精神,这种人活着的姿态。想起钟南山八十四五岁,若是以更多人的心态,他是应该好好养老了,可是这位"老"者保护了各个年龄层的民众,他更像侠士。"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人类从来就是有一种精神不分国界,一直在传承,那是跳出"小我"的不服"老"的精神。

天南海北说说"老"

突然想起我扯得太远了,古今中外说了这么多,回到散文的这个"散网"上,也该收口了。我讲这么多,从身边事说开,天南海北地聊,是要讲什么呢?这就是散文的"神聚","神"是我一个年近五十的人的真切感受:人要珍惜时日,毕竟"老"是必然的,但人也无须在意"老"的事实,拥有一种积极的人生状态,活得洒脱又有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