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创意浅见】
- 紫色为主体色,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
- 印有两朵莲花。中国有莲文化的传统,“莲”被赋予洁身自好、廉洁自爱等美好的品质,有君子之花的美誉。宋哲学家周敦颐在官署挖池种莲自勉,并作《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传颂名句。
- 八个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大学的校训,为校父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共同制定的。语出《诗经·鲁颂·泮水》,张伯苓先生如是说:
“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
“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随通知书一同寄出还有一只荷包,写有“一元复始,万象新生”字样,装有两粒莲花种子。
- “一元复始,万象新生”指新的一年开始了,各种景象、事物蓬勃发展、开始。学子们新的旅程开启,也预示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开始了。
- 两颗莲子,是何意呢?听一听学校是怎么说的?他们希望新生将其中一颗种于故乡,不改初心;一颗带来校园,见证成长。
【一份录取通知书亦是一门潜在课程】
“浪漫”通知书应是学校施行的潜在课程。
- 什么是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对学生产生有意或无意的影响。
- 学校的物质或精神环境就是潜在的课程。一纸通知书,以“物”传情,让学子们感受到学校良好的学风、和谐的心理气氛、温暖的人际关怀、浓浓的文化氛围等,从而给学生潜在的影响。学子们未进校园,通知书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温暖的关怀、真切的教育,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教人学问,育人先行。我们来看看这份浪漫的设计和创意背后隐含哪些谆谆的教诲:
一是贵在人格。以传统文化中“莲”文化传播一种人格思想:物质的社会里要一份人格的坚持。
二是胸怀天下。校训中“允公允能”即是教育学子拥有最胸怀、最能力去报效自己的国家。
三是家国情怀。两颗莲子,一种于故土,这是不能“忘本”,二种于学校,这是“督己”。根植于故土,游学于天下。
四是创新精神。“日新月异”是青年人内在涌动的不忘初心、不断创新的训诫。
【结语】
“教育理想高于天,落地方有百草园。”浪漫的背后,更是一所有教育良知和教育情怀的名校的良苦用心。学子们,你读懂这份苦心了么?
我是@金陵三丽子语文人,欢迎阅读、讨论、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