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的第一课是毛主席写的新闻。
老教材称“新闻二则”:第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则是《我军解放南阳》。
新教材称“消息二则”:第一则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第二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新教材版本,即消息二则中的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它仅有193个字。
它报道了战役第一天的情况,高度凝练,而又极具震撼力,堪称消息中的经典之作。
原文如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毛主席原手稿如下
它具备“消息”最核心的要素:标题、导语、正文。
标题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正文共四句话。
电头是: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电。
内容气势恢宏,极具震撼力
第一句导语,共24字,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交代得清清楚楚。
第二句对导语作补充。
第三句介绍战况。
第四句具体展现战场情景。
第五句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
作者仅用一般193个字,就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述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没有出众的洞察力和高超的笔法是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说,这则消息,即体现出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战略家的大帅风范,也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文章高手的大家手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