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二中 刘雨霞
周华健在《花心》中唱到: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花有花期吧。所以,没有盛情相约,没有呼朋引伴,只和三五好友,踏一条幽径,去访那雪山杜鹃,唯恐错过它的花期。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个生命都是我的知己。
看那树身不但粗壮而且高大,高高的树干上伸出无数的枝桠。茂密的树叶把阳光筛成无数珍珠般的光点,抖落在草地上。看着无数的光点,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了无数的星星在对我眨着眼睛,对我说着悄悄话,我觉得自己好像就在它们的身旁。
那片片绿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不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给山路铺上了一条绿色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柔软、那么舒服。此时,你会感到这是对“绿草如茵”的最佳诠释。
我轻轻拾起一片绿叶,禁不住近看时,那绿油油的叶面上布满着清晰的叶脉,但是皮下的脉络却是楚楚地流动着绿。
这一山秀色,似乎伸手可取,却不见半点雪山杜鹃的颜色。
正有些失意,满世界下起了雨。刚把雨披穿好,却又发现雨水已经止住。
仰头凝神,一缕白云像轻纱一样,被山风徐徐吹送。它在我的头上方停住,似乎留恋,又不忍离去。过了一会儿,不知何故,忽然散开,飘飘上升,融入又深又蓝的天空,就像铺成通往天际的阶梯一样。
身旁不时吹来几缕清风,夹杂着清新润湿的泥土气息,轻轻地吹过树梢,吹过田野,吹干我额前的头发,吹干我脸颊上的雨滴,轻轻荡漾在我的心头,充满了无限的柔情。
此时此景,我的心里好不温暖,好不动情。白云、山风、落雨,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难兄难弟。即使此刻不见那神往的雪山杜鹃,也不虚此行。
山路继续向上延伸,雨后更显泥泞艰难。我的脚开始打滑,我的身体开始倾侧,我的心开始懈怠,和前面同伴的距离越来越大。
我索性落在后面,自得其乐起来。
看啊,那一朵朵顶着晶莹透明雨珠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好像全都变成了有感情的小精灵,也都眨着含笑的眼睛,向我致意。我也欣然加入了这别有深意的仪式:用鼻翼贴近它们,用嘴唇亲吻它们,用双臂拥抱它们。
此刻就我一人,花儿不会笑我,鸟儿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里,我悠闲自在,晕得如梦一般。
这些无名的花花草草也还不错,为什么偏偏要去访那不见踪迹的雪山杜鹃呢。
“快上来啊!”前方有人大声呼喊,我摇头耍赖。
“真的,好多呀,太漂亮了!”声音又大了一些,而且洪亮中还带有一些激动。我抵住诱惑,摆手拒绝相信。
“快上来吧!我保证你上来以后,一定会感谢我的!”言语恳切而且真诚。
真的吗?我半信半疑地踏上那窄窄的山崖,丝毫不敢向四周张望。这山崖仅容一人通过,两人之间不能靠得太近。如果相撞,就会失去平衡。站在这里,既不敢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也不敢产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因为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谷不可近视。同伴虽想和我高谈几句,我也不敢搭话。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云游。即使只有一步之遥就能登顶了,可是我却战战兢兢,止步不再向前。
“你,给我上来吧!”一双大手,把我用力向上一拽,我顺势向上一登,一个人完全被平移到山巅。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气,我才缓缓抬起头来。我惊喜地发现,这双大手不仅把我拽上了山顶,而且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第一次被雪山杜鹃的美丽所震慑。
你看,悬崖上那一树树的杜鹃,在雪山之巅与白云之间绽放,开满了密密麻麻淡粉色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不像晚霞那么浓艳,越发柔和似絮、清匀如绢;没有夕阳那么灿烂,越发由浅而深,若有若无。此刻,白云、蓝天似乎也只能默默成为雪山杜鹃的最美背景。它们倚在白云与山巅之间,与巍峨的雪山融合成一幅醉人心魄的画卷,令人震撼无声。
呆对着雪山杜鹃,我不禁静思:我们来寻访雪山杜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我们只是单单想观赏它的一山秀色吗?为什么我们要在“杜鹃”之前加上“雪山”二字呢?真正吸引我们的究竟是“杜鹃”,还是“雪山”呢?
真正喜欢雪山杜鹃的人们,才不会畏惧什么高山,害怕什么险境。“无限风光在险峰”,他们深深懂得其中的奥秘。我们翻越万水千山,就是为了邂逅那雪山杜鹃。我们行走天地之间,更是为了皈依自己的灵魂。愿我们于山水处从容,于无声处淡然。
作家白落梅说过: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雪山杜鹃,不像其他的花儿随处可见、唾手可得,而是选择独自生长在偏僻幽静的地方、选择悄然开放在人迹罕至的雪山之巅,那是因为:它们只想保持自己内心的一份恬静,而不夹杂一丝尘嚣混浊。
灵魂,只能独行,不能苟同。原来,雪山杜鹃也懂得于红尘纷扰中,择一处幽静,以一颗素心观雪融雪消,赏云起云落,品花开花谢。如此,美哉,妙哉。
它们,并不期望尘世间的人们知道了解;它们,也根本不在乎能否得到凡夫俗子的赞美;它们,更是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它们,绝非静物。
那么人呢?我愿我的生命,如那雪山之巅的一枝杜鹃。尽管,只有那么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作者风采
“清风荷雨•刘雨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教育硕士、黑龙江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哈师大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市冰城名师、哈尔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哈尔滨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哈尔滨市中考命题预备人员。省市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主编参编多部书籍、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