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在广东省乳源县高级中学任教,当年我是高一(14)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高一(13)(14)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乳源县高级中学的教学楼设置很特别,高三在中间这栋教学楼,高一和高二分别置于高三左右两边,每栋教学楼均为六层,学生人数5000多人。
每当下课的时候,自然形成一种景观: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均扑着栏杆吹风,远远地看着高三学生扑着栏杆吹风,有时情不自禁互相调侃,一至六楼,几千学生,蔚为壮观。
按学校惯例,高考前夕,高三学生均提前三天放假,第一,可以让学生自己查缺补漏,第二,可以让学生自己调整紧张心态,第三,可以让学生为高考作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
2006年的6月3日,是高三学生放假的日子,6月2日的晚自习是他们最后一个晚自习,当天我有高一(14)班的晚自习,晚上8点,第一节晚自习下课铃响起,学生跟往常一样,从教室冲出来,扑着栏杆吹风,但今晚的高三不同,他们像没有听到铃声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
8点5分,突然一个声音从高二教学楼传过来,撕心裂肺的——“高三,加油!”
顿时,“高三,加油”形成声海,高一高二,一至六楼,声音此起彼伏,有节奏地冲出教学楼,在整个校园、在整个乳源县城呐喊。
声音越来越大,我激动得泪如泉涌!
8点10分,第二节晚自习上课铃响起,“高三,加油!”将“铃声”淹没。
8点15分,所有上晚自习的老师加入“高三,加油!”声海,气势如洪,直冲云霄!
8点20分,高三学生走出教室,满含热泪地对着两边的学弟学妹喊“谢谢你们!”
8点25分,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沁着眼泪回到教室,默不作声,静如深夜。
第二天,我是高一(13)班的晚自习,晚上8点,第一节晚自习下课铃响起,没有一位学生走出教室,只有我一个人扑在栏杆上,对面的教学楼漆黑一片,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
8点5分,我沿着教学楼之间的通道,向高三教学楼静静走去,楼道上干干净净,每间教室门上都工整地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谢谢您们,别了!”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竟又来了!
8点10分,第二节晚自习铃声响起,回到教室,看着认认真真、安安静静的高一(13)班45位学生,我莫名地感动: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民族,中国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未来!
谢谢2006年6月2日最后一个晚自习,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晩自习,它不仅轰轰轰烈烈燃烧着一个青春岁月,而且催人奋进,令人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