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论鲁迅的批判精神
东营市实验中学2019级9班 王杰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说“要对敌人决不屈服,而要俯下身子做人民的牛马。”这里面的“敌人”就是在民国时期那些支持思想专制、文化专制的封建统治阶级。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看到的不单单只是鲁迅对过去生活的一丝丝怀念,还有对民国时期“半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主阶级的痛恨以及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对光明社会的希望。
《朝花夕拾》大部分文章用极具讽刺意味和辛辣的笔调讽刺了封建思想与文化,所以,鲁迅的批判,不单单是“批判”,而且是“理性的”、“发展的”、“明智的”批判。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这样评价“老莱娱亲”: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的,后世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为什么要向大家推荐《二十四孝图》这种书籍呢?表面上是培育大家的德行,实际意义上是禁锢大家的思想,不让老百姓在思想文化上危及朝廷的统治,鲁迅就看破了这一点,用文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推行封建孝道的时代特征。
同时,《猫·狗·鼠》一文中,鲁迅这样说人的发展: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吠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道狭”。
的确如此,人的发展的确是好的,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人们从一开始的真诚到了学会撒谎;从一开始的淳朴大方到了藏藏匿匿;从一开始的团结互助到了后来的分裂决断;从一开始的人人平等到了后来的阶级分化。人们为什么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难道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吗?人们的思想被一个个的禁锢,逐渐的学会像犬马一样“服从”,难道这也叫进步吗?
再看《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描绘的时代是清末中国正在遭受殖民侵略的时候。那些“清国留学生”们花着国家的钱,干着有损国家形象的事,盘起自己的辫子,在日本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不把精力花在学习上,而把精力花在学习唱歌、跳舞上,毫无节制的挥霍国家的钱财。清朝260多年的统治一方面毁于统治腐朽,另一方面就毁于这些不知廉耻、表里不一的“清国留学生”!
鲁迅的批判是理性的,不仅仅在当时的社会成立,即使从现在的眼光看过去,也依旧成立。看看旧社会,表里不一,封建统治、思想专制、资本主义……与现在的样子截然不同。鲁迅的眼光与当时的人是不一样的,他可能已经看到未来的美好……而现在,未来已来,不能在思想上留下封建社会的残片,不能在文化上继续实行专制政策。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蕴含的意思很深,为人民服务,不为“敌人”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