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原创 抄袭必究
一个夏天的晚上,天气闷热。人们大都在空调的习习凉风中欣赏着精彩的电视剧。
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却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一字一句地在稿纸上修改着什么。
稿纸上有钢笔、圆珠笔、铅笔留下的红色、蓝色、黑色的旁批旁注。各种各样的修改符号衬托着大小不一、字体不同的文字,好像一幅浓缩的彩色地图。
稿纸的第一行,是“人民,人民”几个字。
显然,这是作者修改的这篇文章的题目。
这位男子就是我们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厉彦林。
厉彦林是土生土长的沂蒙山人。高中毕业后回村里担任了民办教师。后考入中等师范学校学习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又从事记者、编辑、公务员等工作。工作之余,他远离应酬,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千余首(篇),获奖20余次。出版《赤脚走在田野上》《享受春雨》《地气》等诗集、散文集十几种。有70余篇散文入选历年中考、高考试题以及著名畅销作文辅导读物《读故事学作文》等几十种中小学生读物。
如果不是作者在文章后面详细的记录,恐怕他自己也记不清修改了多少次了。
从第一稿完成,到后来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这篇《人民,人民》历经了整整七年的时间。
《人民,人民》一文饱含沉甸甸的人民情怀。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被《新华文摘》多种选刊转载。
很多评论家评价《人民,人民》一文,既有大江东去的气势,又不乏小桥流水的柔情。大气磅礴之处,让人荡气回肠。细腻委婉之处,让人温暖满满,热泪盈眶。虽是政治抒情散文,却看不到雕刻做作的口号式的灌输,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对民族,对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散文经典。对学生的作文,有很好的启迪意义。对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非常深远的教育作用。
《人民,人民》全文九千余字,厉彦林做到了字斟句酌。
从2009年8月动笔,到他2016年3月19日最后一稿修改完成,这篇8000字的散文,经历了7年的时间来“雕琢”。其中大的修改有56次,小的修改达几百次,力求使每个句子、每段文字都能深入浅出,深入读者内心。
“语不惊人死不休”,“精益求精”等,在厉彦林这篇文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作者一如既往对文字的近似苛刻的严谨,使其逐渐形成了质朴自然,生动细腻的独特文风。“沂蒙山”也逐渐成为厉彦林笔下的温情满满、厚重深邃的文学符号。
【方圆老师说作文】
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是一蹴而就,匆匆完成就交给老师。对老师强调的“精雕细琢”“认真修改”,也当成耳旁风。我们平时的作文和考场作文不一样,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修改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文章精彩些,再精彩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厉彦林老师这种精雕细琢的好习惯。精益求精的习惯一旦养成,作文水平就会慢慢提高起来了。有了这样的历练,在考场作文时,就能下笔有神,一气呵成,笔下生花。